1 / 7
文档名称:

_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_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doc

上传人:n22x33 2016/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_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天文摄影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相机直接拍摄!对于太阳而言,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我们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即可。至于全食阶段,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用相机直接拍摄还可以实现许多创意摄影。最经典的是拍摄日全食的糖葫芦串像。下图就是2005年10月3日西班牙马德里上空发生日环食时的情景。照片上的太阳从左往右表现出了这次日食的全过程。这是通过可以多次曝光的相机实现的。能实现多次曝光的照相机一般是胶片单反,也有一些中高端的数码单反有此功能,在这里以胶片单反为例。多次曝光就是拍完一张照片后,先不过卷,还用同一张底片,进行再次曝光,这样可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拍摄效果。具体到这张日食照片,摄影师首先选好拍摄地,然后提前在该地踩点,实地看在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大体位置,确定如何取景。由于太阳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视运动,而日全食和日环食全过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因此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位置会差异很大,取景时就要保证日食开始时太阳位于画面左侧,日食结束时太阳位于画面右侧,并且日食全程都能在画面上,且尽量不要被建筑物遮挡。等到日食当天,摄影师就按照踩点时确定的方式取景,在日食开始时,相机前方加上滤光片,拍摄第一张太阳像。然后不过卷,过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再拍摄一张太阳像,如此持续。由于使用了滤光镜,而地面景物的亮度和太阳相比太暗了,因此根本拍不下来。到了全食或者环食发生时,再摘掉滤光镜,直接拍摄太阳,这时才能同时拍下地面景物。接下来的复圆过程,再次使用滤光镜,一张张拍,直到最后。这样,就最终在一张底片上拍下了日食全过程的一串像。用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拍摄这样的串像,但可以通过后期合成多张照片的方法实现。日全食的拍摄内容:由于直焦法是拍摄日食最常用的方法,因此以此法为例来具体谈谈在日食不同阶段我们应该拍什么及如何拍。1、在全食前的偏食阶段,由于持续时间很长,且和普通的偏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焦。一定要反复、耐心的将焦距调到最好,以免到全食的时候留下遗憾。调焦纯粹就是一个经验活儿,没什么捷径可走。太阳上有黑子还好,要是没有黑子,就只能靠日轮边缘了。由于阳光太强,在回放时液晶屏可能看不清,因此应提前准备宽大且不透光的外套将自己的头和相机都罩在下面,这样才能比较舒服的查看图像。偏食阶段2、在食既时,主要的拍摄目标是贝利珠。贝利珠是因为月轮边缘凹凸不平,凹下去的地方透过来耀眼的阳光形成的视觉现象。拍摄贝利珠意味着全食阶段拍摄的开始,因此要提前摘掉滤光片。如果你有精确的预报时间和现场时间,那么在食既前15秒到1分钟摘掉滤光片是合适的,因为这时日面只剩下很小的一点点,短暂的直射不会对你的相机造成损害。如果你没有精确的时间,那么在取景器里通过滤光片看到太阳只剩下隐隐约约的一小点的时候就摘掉滤光片吧!贝利珠的过程非常短暂,而且充满变化,因此这时最好使用相机的普通连拍功能(高速连拍则大可不必,贝利珠变化还没那么快,而且此模式会很快将相机内存充满)。至于曝光参数的调整,由于从你摘掉滤光片到贝利珠发生的时间间隔只有不到一分钟,这时再来调整相机参数可能会感到手忙脚乱,因此建议你先调好相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