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1772186**** 2019/12/2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第一篇:《中第二篇:中第四篇:中更多相关范文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瑞昌市铜城学校何忠学《中国教师报》我的最爱《中国教师报》,认识您是在xx年的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由培训单位给我们每位学员发了一本全年《中国教师报》的,当时收了50元,我至今还保存着,并且“一见钟情”。培训完后,回到单位,第一时间就是要求学校订《中国教师报》,从此我只要有时间就想细细品读,每次品读您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剪报收集好的文章,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您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有时还向其他教师推荐我的最爱——您。通过阅读《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您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与理念,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我只想说您清新、亮丽的风采,令我耳目一新;您真实坦诚的胸怀,让我孜孜以求;您众多而丰富的栏目,使我兴致盎然。我感谢您与我相伴,让我有了心中的最爱。先说“课堂实录”栏目吧。里面既有名师的课堂,也有新秀的展示。名师的课堂,风格沉稳,如述家常,让我感受到名师丰厚的文化素养,真实的人文关怀,使我由然而生一种学无止境的感受。新秀的课堂,虽有瑕疵,但老师教法的新颖,精心地提问、激情地投入,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我觉得这就是可以触摸的课堂模式。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手头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二是《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专刊。学魏书生,学的是以“飞花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