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60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19/12/3 文件大小:3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前言二十一世纪初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中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则社会稳定,农业在“强国富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规划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村一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性和历史性的目标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芜湖县系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虽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具备了初步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但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要把握好全县农业发展战略方向,更要谋划好村级经济发展思路。本《规划》旨在引导和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各有关单位和技术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为建设芜湖县现代农业这一目标而努力。第一章规划背景与依据规划背景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九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要求,并决定取消农林特产税,减免农业税,推行种粮直补、良种直补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200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对“三农”工作由以单一农业为重点,逐步向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向延伸拓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政策。200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重点,逐步把“三农”问题解决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立足点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又重点提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并从八个方面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措施。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和潜力也在农村。因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强村富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我村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具备了逐步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国家对农民可以进一步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一村一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及规模经营等各方面综合优势,既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立足点。规划依据规划理论依据本规划编制理论依据有六条:一是“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核心意义是:生产要素(资本、劳力和自然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在各种用途中,必定有一种用途能产生高于其它用途的价值。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应通过比较发挥其最大优势。二是“区位优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生产要素的分布空间位置的差异性,可形成不同的自然生产力,产业结构布局应充分利用其差异性,形成较高的自然生产力。三是“生态经济”原理。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农业生产是一个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合理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可以优化物质和能量流动结构,从而减少物质和能量耗损,提高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率,其结果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社会必需品。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循环经济”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一个产业的废弃物,可能是另一产业的生产要素,资源可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六是“适度规模经济”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生产规模大小受到各种资源综合条件限制,其生产规模处于资源综合利用最适宜状态,其生产力水平最高。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