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德衡的经历及其启示摘要:德衡;货物贸易顺差持续上升并一度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则持续逆差,主要逆差额来自旅游项目;通常年份FDI收支为逆差;证券资本项资金出入持续平衡;借贷资本衡提供最终调节。从缓解外汇储备上升角度看,德衡经历为我国提供有益启示,我国应持续推进:“走出去”和企业国际化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证券市场双向开放,中国信贷机构“走出去”和信贷融资双向开放。关键词衡;资本流动;最终调节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1-0012-05一、德衡德国中央银行将全部国际收支分为“经常账户”、“金融账户”,实行分类管理和统计,如表1示。其中“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经常项收入、经常项转移等子项目,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资本、长期借贷、短期融资等子项目。1971~2002年,德衡规模都在600亿欧元以下,2003年及以后则经常项目顺差、金融项目逆差显著增加。1971~2010年间,各年经常、金融项目二者维持大致平衡,即一个账户盈余(或赤字)与另一个账户赤字(或盈余)大致相当。2007年,经常账户盈余达年度历史最高额1851亿欧元,同年金融账户赤字2195亿欧元。2009、2010年,经常账户盈余分别为1199、1299亿欧元,金融账户赤字分别1297、1029亿欧元。见图1。以下我们详细分析两大账户各子项目收支平衡总体发展态势,并揭示经常、金融两大项目差额大致相抵消的内在机制。二、德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持续增长自1951年以来,德国所有年份货物贸易都发生顺差。如图2所示,德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呈波浪式增长态势,在阶段高峰点上,1967、1974、1989年分别达106、260、688亿欧元;2007年则高达1930亿欧元,居当年全球第一。相对应地,货物贸易顺差额相对GDP比率也是波浪式攀升,1967、1974、1989、%、%、%、%。2009、2010年德货物贸易顺差额分别为1387、1543亿欧元,%、%。三、。如图3所示,1971年来,德国服务贸易项全部逆差并呈逐年增长态势,且绝大部分年份的旅游服务子项逆差都超过全部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这意味着除旅游项外,德国其他服务贸易项总和收支通常顺差。2001年,德国全部服务贸易、旅游贸易逆差额均达年度最高额,分别为498、378亿欧元。从2006~2010年的情况来看,除个别年份外,通常旅游、专利和授权、商务服务、通信等子项目发生逆差,其中2010年旅游部门逆差总额为全部服务贸易逆差的3倍还多;通常运输、商贸、保险、金融、研究与开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计算机服务、建筑安装和修理等(和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子项目都发生顺差。。如图4所示,20世纪70年代早期,德衡,由流入、流出所导致的资金净额很小。自1975年大部分年份流出大于流入。2006~2010年间,各年FDI项净资金流出额分别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