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淮盐千年兴古城.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淮盐千年兴古城.doc

上传人:boy_0011 2016/1/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淮盐千年兴古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淮盐千年兴古城仪征淮盐中转始于唐仪征作为淮盐中转的重要港口,史料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唐代开始。安史之乱后,北方遭到战事破坏,社会生产衰落,不少藩镇赋税不再上缴,朝廷财政几乎全靠江淮赋税盐利支撑。盐铁使刘晏提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意思是说食盐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在食盐领域征收重税一定可以迅速充填国库。他推行的食盐专营模式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官府既卖食盐赚取重利,又向商人征收重税。该政策实施后,盐税盐利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一半,可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为了加强管理,打击走私,肃宗朝(756—761年)刘晏设置了十三个巡院。清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引旧志说:“江淮置扬子院,领盐官,置盐铁留后。”“扬子院,在扬子县。”但是,由于唐、宋两朝扬子县治并不是同一个地方,所以关于扬子院的地点存在不同的说法。明嘉靖《仪真县志》主撰张榘说,唐时扬子县治“距润州不过二三十里,即今新城以东,瓜洲以西境,今扬子桥去府甚迩,可求其故”。宋时扬子县治与真州同治,就是现在的城区一带。所以康熙《仪真县志》(知县陆师所修,以下加注“陆志”)特别作出说明:“在扬子县者,仍宋《志》旧文,乃宋之扬子县也,县即州之子城。”宋元战争时,元国信大使郝经被拘于真州子城内忠勇军营,曾作《镜芗亭记》,文章称“亭则真古扬子院”,也说扬子院就设在今仪征市区一带。《新唐书·食货志》逐一记载了巡院设置的地方和职能:“自淮北置巡院十三,曰扬州、陈许、汴州、庐寿、白沙、淮西、甬桥、浙西、宋州、泗州、岭南、兖郓、郑滑。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旧唐书·食货志》记载了其后六十年事,长庆元年(821年)三月,“盐铁使王播奏:‘扬州、白沙两处纳榷场,请依旧为院。’”新旧唐书所记总体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前者言及包括白沙在内的巡院设置后,打击私盐取得成效。后者则说到扬州和白沙两处巡院又有仓储和交易的场所。这是因为朝廷相关管理体制有了调整。《旧唐书·食货志》记载,代宗时(762—779年),刘晏由盐铁使成为盐铁、转运二使,凡漕事亦皆决于晏。“盐铁兼漕运,自晏始也。”自刘晏后,盐铁、转运逐渐合为一使,称“盐铁转运使”。这是体制上的一项重大变化,为后来加强和改善漕运创造了条件。刘晏统管盐漕运后,改进了开元间裴耀卿分段运输的转般法,形成扬子、河阴、永丰三仓为枢纽的漕粮转运线。并且“始以盐利为漕佣”,用盐利补充漕运经费的不足,开创了漕运的新局面,“自此岁运米数千万石”。《旧唐书·食货志》所说“纳榷场”,纳榷当是缴税或是交易费。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曰:“国家榷盐,粜与商人,商人纳榷,粜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贱富贵,皆已输钱于官矣。”榷场则是征收专卖税费的交易场所,到了宋时已经成为在边境设置的同邻国互市市场的称谓。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说:“宋金战争停止时,双方都在淮河沿岸及西部边地设立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据此可知,白沙是刘晏设置十三巡院的地点之一,起初主要职能是打击私盐,后来又设置了大型粮仓,为东南第一转运仓,并且居有榷税和交易的职能。淮南盐在这里集散,江南诸省上缴的税谷经长江运抵后再由这里转运,白沙已经成为淮盐和漕粮中转的重要港口。北宋置发运使司于真州宋时真州(建安军)是淮南盐的主要输出地,年转运量大约为7810万斤。淮盐运输的线路,据明道间(1032-1033年)参知政事王随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