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谈谈茶,说说蛊.doc.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谈茶,说说蛊.doc.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6/1/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谈茶,说说蛊.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谈茶,说说蛊不久前,《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热映。电影纵有虚构夸张之处(例如洛阳变成了沿海城市)也属艺术创作,可以理解。更何况电影本身的确很好看,尤其结尾彩蛋更是令人忍俊不住。倒是内中两大要素——茶与蛊——与我本人研究过的问题相关,值得一谈。尤其是后者更有意味。我本理解古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今人重拾这个问题后的心态。电影也是观察社会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传播界对热点的理解和把握。影片中东岛人的阴谋是一根主线。他们霸占茶铺,在给皇宫和百官进献的雀舌茶中加入蛊虫,试图以此破坏上层社会健康,从而掌控洛阳乃至整个中国。狄仁杰等三杰破解了这个阴谋,挽狂澜于既倒,并且顺带干掉了一条东岛人豢养的转基因变种鳐鱼。问题一:彼时洛阳饮茶否?答曰非也。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汉扬雄《方言》称茶为“蔎”,东汉《神农本草经》称茶为“荼草”,但长期以来只是南方人的饮料罢了。陆羽《茶经·七之事》对其历史有详尽的记载。这种略带苦味的饮料实在难以引起****惯醇酒厚味的士大夫(尤其是北方士大夫)的兴趣。故魏晋名士虽多,但所咏诵者多是美酒,涉及茶茗者很少。饮茶甚至还曾一度成为北方人嘲笑南方人的槽点。那时南北方分裂,互相嘲笑乃是常事,也是个锻炼口才的好机会。南北各有一大批冬烘先生整日推演五行,力证本方为正朔。北方人骂南方人为“岛夷”,意即大海一围,长江再一横亘,南方形同一孤岛。南方人则称北方人为“索虏”,意思是带辫子的蛮虏。甚至连生活、饮食****惯也可以成为相互嘲笑的把柄,南人秉承中原传统,称北人为“腥膻”;北人则嘲笑南人喝茶。北魏后期梁朝大将陈庆之过五关斩六将攻入洛阳,白袍将从此扬名立万,然此君笨嘴拙舌,辩论中输给了北魏大臣杨元慎。杨在政治上不敢公开反对陈,故在口舌上争一时之快。其中饮茶竟也成了南人把柄,对话见于《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条,文曰:“元慎即口含水噀庆之曰:‘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急手速去,还尔扬州。’庆之伏枕曰:‘杨君见辱深矣。’”从衣裳到语言再到饮食,杨元慎将南人批了一个体无完肤。这其中就讽刺南人“茗饮作浆”,此茗即茶也。此时的茶俨然是南方人生活陋****的象征。但此时变化已经在悄悄孕育。味蕾的欣喜从来都有个由直线到婉转的过程,香、甜、软滑是味蕾的原始需求,唯有经过从求温饱、热量到求品味、意境的过程,味蕾才可能去欣赏苦涩中的醇厚、凛冽中的甘美、粗粝中的欣喜。吃腐乳、咂鱼头皆是如此。饮茶也不例外。隋唐之前中国文化经历了魏晋玄学的洗礼,“越明教而任自然”之风大盛,纵情山水成为时尚,隋唐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酸甜苦辣背后的善意。茶开始登堂入室了。北方人开始普遍饮茶的时间大约是在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北人初不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是和尚坐禅时的饮品,先以其醒神之功效为北人所知,自佛寺走向普罗大众。开元是个富足的时代,唯有富足的时代人们才会去追求婉转的滋味。茶的香气飘向全国,正当其时也。但是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