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凡从事电、气焊操作人员必须持怔上岗且证件合法有效。上岗前必须穿上长袖工作服,佩带工作手套及防护用具。严格遵守公司《气瓶安全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操作电焊前应认真检查焊机接线是否正确无误。焊机焊接电流调节是否适度;焊机电缆是否完好。若发现焊机故障,应关闭电源,迅速与电工联系,严禁私自拆修。电焊机要设立独立的电源开关。电焊机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妥善接地或接零进行保护,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一次线路与二次线路绝缘良好,易辨认。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焊接(电、气焊)作业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多人作业或交叉作业场所从事电焊作业要设有防护遮板,以防止电弧光刺伤他人眼睛。等离子切割、氩弧焊接等特种作业,应采取有关安全防护措施。操作氧焊前,要认真检查焊接作业工具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焊炬、控制阀要严密可靠,氧气减压器要灵敏有效,气体软管耐压合格、无破损。管道是否完好,各部位是否有泄漏现象,并确保乙炔气瓶和氧气瓶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米以上),气瓶与施工点的安全距离(10米以上)。调节气压至允许范围以内,如有泄漏现象和调节阀失效,禁止使用。气瓶严禁带油操作。氧气钢瓶、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禁止倒置,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卧放,钢瓶内气体用完后必须留有余压。禁止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高压电源线及管线下禁止放置乙炔发生器和溶解乙炔气钢瓶。高空操作电、气焊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和保险绳,并有专人配合和监护。交叉作业、多工位作业时,应尽量避免影响其它工位的操作人员,防止飞溅和电光伤害他人。不准将电气焊设备交给非操作人员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下班后,除收拾工具用具外,应切断电焊机电源,关闭气瓶阀门,杜绝留下不安全隐患。氧气瓶阀、减压器、氧气管线、乙炔发生器等严禁与油脂及沾有游污的手套、工作服、工具等物品接触。乙炔设备和管线禁止与银、铜等易与乙炔气发生爆炸性反应的物质接触。电、气焊设备严禁带病作业。作业时必须平稳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并保持干净,置于室外的电焊机,必须有防雨、雪的棚罩等防护设施。焊用乙炔、氧气胶管在保存、运输和使用时,应避免阳光照射、雨雪浸淋,并严禁挤压、折叠。乙炔发生器软管等在冻结时禁止用明火加热,应用蒸气或热水解冻,防止酸、碱、油类及其他熔剂的浸蚀或与其接触。作业时热源距离不应小于15米。要严格执行焊工“十不焊”制度:无上岗怔不焊割。雨天露天作业无可靠安全措施不焊割。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容器,未彻底清洗不焊割。密闭器具未采取措施不焊割。设备未断电、容器未卸压不焊割。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无平,未消除干净不焊割。焊体性质不清、火星飞向不明不焊割。焊接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割。锅炉、容器等设备内无专人监护,无防护措施不焊割。禁火区未采取措施和办理动火手续不焊割。气瓶安全管理规定:气瓶大多是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助燃等性质,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各种气瓶的储运和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危险性充装过量会造成气瓶超压甚至破裂,尤其是盛装液化气的钢瓶一受热特别容易引起气瓶破裂。在低温环境中充装气体时,虽然当时实际压力并没有超过设计压力,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瓶内实际压力会随之加大,如果气瓶材质不良或过于陈旧,就会因超压而爆炸。气瓶阀门渗漏,仓库通风不良,气体在仓库内积聚,若气瓶进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