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老癫儿说说小金.docx

格式:docx   大小:40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癫儿说说小金.docx

上传人:taotao0a 2019/12/8 文件大小:4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癫儿说说小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癫儿说说小金————————————————————————————————作者:————————————————————————————————日期: 老癫儿说说小金刚一、藏式“藏式”这个词实在是过于神圣,所涵盖的信息量也极为庞大。不是一篇文章、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今天咱们就事论事,谈一下“藏式金刚”。在这里先纠正大家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藏式指的不单单是两头磨平的佛珠。藏式是的一种概念,一种风格,一种文化。包括菩提的形状、材质及搭配样式等等诸多方面。第二个:藏式佛珠也有圆的,很多喇嘛身上的佛珠都是圆的。可以这么说:桶珠、鼓珠是藏式风格,但藏式风格不光是桶珠、鼓珠。对于藏式佛珠是以桶珠、鼓珠为主的问题,我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工艺受限。古时候,佛珠全部是由手工制作,由于受到制作条件的限制,所以制作圆珠非常困难(也没有车床这种东西)。相比之下,桶珠、鼓珠制作起来就要简单多了,稍加打磨,一打眼儿,搞定。真正的老的藏式佛珠大小不均,形状也不规则。所以大家看见那些所谓的百年传承的佛珠,第一眼就要先看珠子规制,如果“整齐划一”,那么说是一百年前的您觉得可信么?二来,藏式佛珠的很多材料、配饰也决定了制作桶珠、鼓珠比较合适。比如“嘎巴拉”(灵骨佛珠)、比如松石、蜜蜡,椰壳等等。如今市场上圆珠已经不大多见,就跟配饰不好搭配有很大关系。就这样慢慢的,藏式的鼓珠、桶珠就形成了一种风格。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珠子怎么样都不是问题,可能就是人家念佛的工具和与佛沟通的媒介。可对于文玩爱好者来说,这可就是大事了。要不都是矮桩,要不都是高桩,108颗争取大体相同,这才符合咱中国人的审美传统,玩着也顺手。金刚本来长的就是良莠不齐,且高桩偏多,磨成藏式是保持整体规整的一个最好方法,所以原桩的必然要比藏式的贵,尤其是蟠龙纹,这个品种本来个头就大,一代蟠龙更是以高桩居多,所以很多玩家不遗余力的追求颗颗矮桩的蟠龙。二、皮质皮质,不论是什么品种我认为挑选的第二标准就是皮质(第一标准看是否有残)。文玩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不就是因为它在把玩中会不断变化么?如果皮质差,一来是变化慢;二来是品相难看。谁也不愿意费那么大劲,玩出来一挂颜色不一的羊屎蛋儿。我把金刚的皮质分为黄、棕黄、红、深红。黄皮:首先大家要把黄皮和糠籽区分开,黄皮指的是健康的金刚,只不过皮质发黄而已,而糠籽可以归为坏籽一类的。所谓“糠”的定义有很多,有的属于籽发育问题,有的属于虫咬糠等等,需要自己琢磨体会。确实有玩友证明过糠籽一样可以玩红,这个我也不敢轻易否认,但作为玩家我觉得咱没这个必要,能避免的就避免,除非您要做科学实验,要不较这个劲也没意思,咱又不是科学家。棕黄、红皮这两种我是比较推崇的。尤其是是棕黄,别看初期发黄,有的甚至是蜡黄,但您往后看,橘黄→橘红→鲜红,那个颜色真是美极了,是我最爱的皮质。红皮我觉得就不用多说了,一直是好皮质的标准之一,大家都比较了解,呵呵。最后说说紫红皮,这个就不建议大家玩了,一是价格贵,容易成为高价的砝码;二是刚上手是红的快,可后期呢,稍加不注意就成了黑蛋,把持久性不强。当然最终玩成什么颜色,也取决于玩的人,就是同一挂金刚给不同的人玩,效果绝对不一样。但是最初的皮质会对最终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给大家看看不同皮质的图片。黄皮红皮紫红皮黄棕皮三、纹路小金刚玩的是什么?玩的就是纹路。有玩的时间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