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第七章反渗透.ppt

格式:ppt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反渗透.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反渗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宵颖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第七章反渗透第一节反渗透原理第二节反渗透膜第三节反渗透膜组件第四节给水预处理第一节反渗透原理?当用一张半透膜将纯水和盐水分开,纯水会透过半透膜向盐水扩散,使盐水侧溶液水面升高,直到动态平衡。渗透的推动力就是渗透压,这是正渗透。?在浓液一边加上比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扭转渗透方向,把浓溶液中的溶剂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稀溶液中,这和自然界正常渗透过程相反,称为反渗透。图5-1透与反渗透现象反渗透的条件:1 高选择性(透水不透盐)和高渗透性的选择性半透膜2 高于溶液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渗透压公式?根据渗透平衡时膜两侧水的化学位相等的条件,得出渗透压的计算公式,对于水的稀溶液,其计算式可近似为Vant Hoff方程:Π= R· T ·∑ci式中:Π为渗透压,Mpa;R 为气体常数,·L/(mol·K);T 为水的绝对温度,K;∑ci为水中各种溶质的浓度之和,mol/L。?渗透压是选择操作压力和设计反渗透的重要依据。操作压力是指反渗透装置实际运行压力,它是渗透压、反渗透装置水流阻力、维持膜足够透水速度所必须的推动压力之和。为渗透压的2-20倍。?计算结果:,而含盐量1000mg/*选择性透过模型1、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研究发现,溶质的分散是不均匀的,即溶质在溶液表面层中的浓度与溶液内部的浓度不同,这种溶质浓度的改变现象称为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使表面层浓度大于溶液内部浓度的作用称为正吸附作用,反之称为负吸附作用。这种吸附过程,使得溶液中的某一成分优先吸附在界面上。?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以***化钠水溶液为例,溶质是***化钠,溶剂是水,膜的表面选择性地吸收水分子而排斥***化钠,盐是负吸附,水是正吸附,水优先吸附在膜的表面上。在压力作用下,优先吸附的水分子通过膜,从而形成了脱盐的过程。?这种理论同时给出了混合物分离和渗透性的一种临界孔径的概念。当膜表面毛细孔直径为纯水层厚的2倍时,对一个毛细孔而言,将能够得到最大流量的纯水,此时对应的毛细孔径称为临界孔径。2、氢键理论3、溶解扩散理论4、扩散-细孔流理论5、自由体积理论反渗透方程?结论:(1)盐的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与水的透过无关。(2)水的透过速度与有效推动压力成正比,与盐的透过无关。第二节反渗透膜一、膜材料1、醋酸纤维素膜(CA)?将原料溶解在***中加入甲酰***作添加剂,经混合调制、过滤、铸塑成型,然后再经蒸发、冷水浸渍、热处理,即可得到,简称CA膜。2、芳香族聚酰***膜(PA)?70年代以前研究的主要是脂肪族的聚酰***膜,如尼龙-56、环氧乙烷接枝尼龙以及异***酸酯处理的尼龙等。这些膜的透水性都较差,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芳香聚酰***膜,成膜材料为芳香聚酰***、芳香聚酰***-酰肼以及一些含氮芳香聚合物。3、复合膜?由致密层与多孔支撑层复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