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平+遥+古+城.doc

格式:doc   大小:376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遥+古+城.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9 文件大小:3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遥+古+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平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平遥古城墙,以它古老、雄伟的风姿屹立在晋中平原上。平遥古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时期。《平遥县志》记载,西周大将尹吉甫、严允曾驻兵于此。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日的砖石城墙。这座县城,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茸26次。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平遥古城墙,城池子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东、西、北三面线条取直,只有南墙沿河走向曲折。(),墙高6-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城门共有6座,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民间,人民群众根据地平面布局,有“乌龟城”之称。平遥城墙,墙体内填土夯实,外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排水,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东南角还建有奎星楼一座。平遥城墙,东西设有城门两道,每道城门都突出在墙体外部,有里外二门,呈瓮形。由于瓮城共有6座,这就形成“乌龟城”之说。人们认为:南北两门象头、尾,东西四门象四只脚。南门,里外两门直通,象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有两眼水井,人们将两眼水井喻为乌龟眼睛。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又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犹如乌龟四脚爬行。平遥城内,有大量的清朝末年民居、寺庙建筑、街道铺面等,与古城墙共同组成完整的平遥古城。旧时的平遥城是票号、富商汇集地,严谨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北宋时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为双林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历经维修,现存多为明代作品。整座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东为禅院、经房,尚待开发。西为庙群,由风格迥异的十座殿堂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唐槐、宋碑、明钟、壁画交相辉映,构成一方胜境。一千五百余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它们继承了我国千手观音唐、宋、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1艺术宝库”。雕塑内容有佛、菩萨、天王、神将,也有凡间各种世俗人物,其中武圣殿正中坐像关羽,悬而不掉,保存至今,罗汉殿内"哑罗汉"嘴巴紧闭,怒目圆睁,怅然若失的眼神,冷视着世界,看到人间许多不平,但欲言不能,以致胸腹部一鼓一鼓,菩萨殿悬塑好似在急促地呼吸。把一尊性格耿直的哑罗汉着急但又无奈刹那之间的形象雕塑了出来。花。菩萨殿千手观音仪容端庄而典雅,神态温柔而又安祥。每支胳膊塑造得圆润丰满,跟身体的比例恰到好处,毫无生硬、造作之感,达到雕塑艺术中和谐、完美的境界。千佛殿"韦驮"像整个造型,特别是腰部的塑造非常夸张,达到一种人体所不能及的程度,却丝毫没有造作,别扭之感。相反,给人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中央美院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观后曾题词双林寺韦驮像,雄健英武,可谓全国韦驮之冠"。双林寺彩塑题材是佛教内容,古代艺术大师冲破宗教的限制,把神秘的佛国人物赋予人的特性,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神人交融的境界!双林寺于一九七九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八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与平遥古城墙、镇国寺等主要景点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寺区杂树成荫,院内龙爪槐两株,形如伞盖,盘曲臃肿,饶有古趣。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塑天王四躯,亦称天王殿,左右钟鼓二楼对峙。前院北向佛殿,东西两碑石碑二十余幢,多记载寺史。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除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万佛殿及其殿内塑像为五代遗物。宽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殿顶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殿内梁架施六椽伏两层,上设四椽伏和平梁,形制古朴,手法规整。殿内佛坛上塑有佛、第子、菩萨、金刚、供养等像十一尊,面形丰润,身躯微曲,仍具五代特征。日升昌票号旧址在古城内西大街路南,即今县供销合作社所在地。号址座南朝北,南北长65米,东西宽20米,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整修于晚清咸丰年间。三进院落,临街面阔五间,中间为通道,两边是铺面,上面建楼,存放财物。前院东西两边各有柜房两间,中院东西各建客房三间,正面为中厅,南阔三间,为汇兑道光皇帝赐匾业务的重要场地。中厅上面建有楼房,以存放物品。紧靠中厅南檐接出半坡顶平房三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