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文档名称: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pdf

格式:pdf   页数:9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pdf

上传人:yzhlyb 2016/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隐喻映射机制分析姓名:范雪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王正元20061201捅要隐喻在语言交际中无处不在。它已不再被认为是语言的装饰,。因此,隐喻语言的形式研究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Lakoff和Johnson(1980a)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1987)的《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等论著从体验哲学角度推动了概念隐喻研究。他们认为隐喻理解就是从喻体域到本体域的映射。围绕隐喻映射机制,语言学家Glucksberg和Keysar(1990),Genmer(1989),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三种观点:结构映射、‘属性映射和概念映射,这三种机制在隐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1980a,1980b)的跨域映射理论为依据,试图通过分析隐喻映射过程的三个特征,即隐喻映射的选择性、不对称性和特征的突现性,来阐释隐喻理解的理据。基于对以上隐喻映射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的综述,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什么原则决定了某些特征的优先映射?在对备选特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什么因素决定了某个映射方向更自然、更有意义?隐喻映射的不对称性源于何处??突现特征对隐喻理解过程有何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对从英文报刊杂志收集到的隐喻语句按其域结构和隐喻性进行了分类,并从隐喻映射过程的三个特征对这些语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结构映射论不能解释某些属性特征的映射,而属性映射论并不能解决某些关系特征的映射,Ⅱ限定映射原则并将映射的特征在本体域内进行运用的作用。本体与喻体就某一特征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突显性决定了隐喻映射的不对称性,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将突出的事物作为某个范畴的参燕山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照物去定义其他事物。此外,本文对突现特征的研究证明了两域映射模型很难解释新奇隐喻。关键词:隐喻映射机制;选择性;不对称性;特征突现性AbstraetAbstractMetaphor,。',(1980a)andLakoff(1985)etaLproposeaconceptualmetaphorview,:selectivity,asymmetry,andemergenceofproperties,,nanaely’structure-mappingapproach(Gentner,1989),attributivemappingapproach(Glucksberg&Keysar,1990),andconceptualmappingapproach(Lakoff&Johnson,1980a),thecurrentstudyattemptstoelaboratemetaphoricalmappingfromthefollowinga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