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
姓名:葛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统计学
指导教师:曾五一
20060501
摘要“地下经济”这一概念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吉奥泽在年首次提出。地下经济通常涉及极为广泛的经济活动,包括走私贩私、卖淫贩黄、无照经营、未登记的就业、私下成交的短工、逃税漏税等。这些经济活动总是千方百计逃避政府管制。在我国加强地下经济核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地下经济急剧膨胀,对社会经济和生活各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地下经济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尤其是地下经济核算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从而全面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为政府部门有效治理地下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从地下经济的涵义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地下经济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地下经济的特征,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下经济产生的制度原因,剖析地下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地下经济核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核算我国地下经济活动参与情况和地下经济收入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文章最后对政府部门治理地下经济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地下经济;公开经济
瓵,琔簎甋瑃甎琾瑄,瓵.,瑆甇瑃瓼疭ⅲ篤:籈.’琤瓼瓼,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下经济的涵义第二节地下经济的特征地下经济是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有意或无意地逃避政府管理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逃避政府和公众的监督,最直接的行为就是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从收入来源角度看,地下经济包括未申报经济和犯罪经济。未申报经济是指其活动内容本身合法,通常基于以下原因:A吮苊饨赡伤盟啊⒃鲋邓盎蚱渌埃A吮苊饨赡缮缁岜U辖煽睿A吮苊庾翊幽承┓ǘū曜迹缱畹凸ぷ省⒆畛すな钡确矫娴谋曜迹A吮苊庾翊幽承┬姓绦颍缣钚赐臣频鞑楸砘蚱渌芾肀砀瘢而不让政府当局知道而隐藏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不领取营业执照、未经有关部门许可的生产活动,未登记的就业,以及偷税漏税等经济活动。犯罪经济是指其活动内容被国家法律禁止的经济活动,但是不包括财富的强行转移。犯罪经济包括走私、贩毒、卖淫、赌博、行贿受贿、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和放高利贷等经济活动。地下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逃避政府的管制,其外在表现是逃脱统计监督。由于这一特征,地下经济难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得到反映。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交织并行,地下经济以畸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开经济的缺漏。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活动都是经济活动,两种经济活动都受一定的物质利益动机支配。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物质利益关系。无论地下经济活动还是公开经济活动都追逐利润最大化。
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甚至不择手段伪造各种假票证;在行贿受贿活动证某些社会急需产品的有效供给时,地下经济活动往往即时捕捉市场动态,以和人口流动为地下经济向外扩展提供了机遇,任何国家都无法幸免:二是职业每一项具体的地下经济活动都具有自身的特征,通过对地下经济的考察,我们认为其重要特征包括:第一,逃避政府的管制。表现为未纳入政府统计和未向政府申报所得,这也是地下经济之所以区别于公开经济的最本质特征。正因为此,相当一部分国民财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基础上或者甚至还未经税收及其他渠道流入国库,就被地下经济人吞噬,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第二,活动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地下经济活动要逃避政府管制,无论其采取的形式合法还是非法,一般都隐蔽进行,且大多以现金交易,以便于弄虚作假。经济单位为了偷逃税收,他们或者隐瞒销售、谎报收入或者多摊成本、截留利润;有的经济单位为了牟取暴利,他们打着名优产品的招牌,实则生产和中,为掩盖事实真相和逃避法律追究,往往不记账、做假账,甚至还采取反侦察活动,隐蔽性和欺骗性尤其突出。第三,地下经济的负外部效应。地下经济活动,尤其是非法地下经济活动的生产资金、原材料的获得,产品生产、出售大多通过黑市交易、寻租等非法渠道进行。从事制黄贩黄、走私贩毒、制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等活动的地下经济人员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下经济从业人员大多具有极为强烈的物质利益动机,行为短期化,以高社会成本换取自身利润,腐蚀社会肌体,严重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第四,地下经济产品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用。当公开经济缺乏效率,难以保低廉的价格提供紧俏商品,如非法音像制品、盗版图书等。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地下经济呈现几大活动特点:一是全球化。经济开放化。地下经济极力像正常经济一样运作,按照它们的语言和规则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周旋,从而达到争夺财富的目的:三是网络化。各国地下经济在全球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体,以集团犯罪的形式步步为营向外发展,蚕食政府的阵地和削弱国家职能;四是智能化。地下经济团伙与其他社会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