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感悟语言的奥妙——《语文常谈》.ppt

格式:ppt   大小:1,31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悟语言的奥妙——《语文常谈》.ppt

上传人:xxj165868 2019/12/10 文件大小:1.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悟语言的奥妙——《语文常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打通阅读板块藩篱 重塑四大答题意识一、审题意识明确区间(那一句、段?上下联、阕?)审题严谨:因问作答明确层次(有几问或者一问有几层)明确角度(含义?形象?情感?作用?手法?)(亦或带评价式鉴赏) 二、规范意识 有几问分几条,有几点分几条答题规范:分条作答大的条目用汉字“一、二”小的条目用数字“①②”来标注 分条作答模板: (若题目问作品的艺术效果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艺术效果: ①情节结构作用 ②形象内容作用 ③主题思想作用 二、哲理启示: ①人生哲理 ②学习生活启示 三、文本意识点面结合,句段题篇不分家;回归文本、有据分析有理有据,观点在前,结合文本的分析在后“掬水月在手” 虚实结合手法模板: 一、指出手法(虚实结合) 二、手法展开(“掬水”为实, “月在手”为虚) 三、手法本身效果(画面如梦似幻,让人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四、表情达意效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沉醉留恋之情) 四、变通意识懂得迁移转换,抓住方向、基调;遇难求变、有疑能通依分定条,借题、注、选项决断;明确大小之辨,果断定性、取舍考题典例:一、四调诗歌鉴赏“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15、纪昀评价本诗三四句“有神致”。请简要分析。二、四调文言翻译13、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三、四调非连第5题D项“中国企业主动申请专利,迅速抢占高科技战场上的先机,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或区专利的概率。”(转引自日本《日本亚洲评论》)三、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凤归云柳永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①,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注】①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答案】15.①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生活。②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③“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