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cell.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cell.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cell.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CELL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CELL”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autolysis)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cellularself-destruction),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在正常情况下,溶酶体的膜是十分稳定的,溶酶体的酶也安全地被包裹在溶酶体内,不会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如果细胞受到严重损伤,造成溶酶体破裂,那么细胞就会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如某些红细胞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自溶对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溶作用,除去不必要的细胞、组织。如手指或脚趾的形成同溶酶体有关,它将指之间的结构水解。另外1蝌蚪尾巴的蜕化也是溶酶体中一种水解酶(组织蛋白酶)消化作用的结果,该酶将尾部细胞破坏,使尾部消失。(signalpatch)信号斑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是溶酶体酶的特征性信号。(M6Preceptorprotein)M6P受体蛋白是反面高尔基网络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的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M6P受体蛋白同M6P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7的条件下与M6P结合,而在酸性条件下(pH=6)脱落。M6P受体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的反面网络,但在一些动物细胞的质膜中也有存在,它可防止溶酶体的酶不正确地分泌到细胞外。细胞质膜表面pH呈中性,溶酶体的酶蛋白在这种条件下与M6P受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可通过内吞作用将分泌出来的溶酶体酶重新包装在小泡中并送回到细胞内。大多数这样的小泡能够与溶酶体或高尔基体的TGN融2合。据估计大约有5%,10%的溶酶体酶是通过这种方式从细胞外遣送到细胞内。(endosome)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有初级内体(earlyendosome)和次级内体(lateendosome)之分,初级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外侧,次级内体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胞核。内体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其内的受体与配体是分开的。一般认为初级内体是由于细胞的内吞作用而形成的含有内吞物质的膜结合的细胞器,通常是管状和小泡状的网络结构集合体。次级内体中的pH呈酸性,且具有分拣作用,能够分选与配体结合的受体,让它们再循环到细胞质膜表面或高尔基体反面网络,次级内体中的受体和配体不再偶联在一起,partmentofuncouplingofreceptorandligand),意思是受体与配体非偶联的区室。有学者将与溶酶体酶运输小泡融合的次级内体称为前溶酶体,因为此时的次级内体中有前体酶的存在。内体膜上具有ATPase-H+质子泵,利用H+质子的浓度,保证了内部pH的酸性。初级内体和次级内体是可以区别的,因为它们的密度、pH和酶的含量不相同。但是次级内体是如何产生的还3不太清楚。(silicosis)空气中的矽(SiO2)被吸入肺后,被肺部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颗粒不能被消化,并在颗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羧基和溶酶体膜的受体分子形成氢键,使膜破坏,释放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