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3
文档名称: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2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ppt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2011/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论语》的结集流传
《论语》,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结集完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lún)”。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编者,此书也就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条语录就是一章,若干章合为一篇。
根据《汉书·艺文志》,《论语》传到汉代,出现了三种传本。今文(隶书)《论语》两家,即《鲁论语》二十篇和《齐论语》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两篇)。又有古文《论语》一家,二十一篇(分《尧曰》篇“子张问”以下为另一篇)。汉初三家各有师承,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先后学****了《鲁论语》和《齐论语》,而将两个传本合一,篇目则以《鲁论语》为根据,号曰《张侯论》。到了唐代,《论语》正式列入经书。从宋代起又成为颁定的《十三经》之一,并在之后的很长时间中作为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二孔子的生平简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的贵族,其五世祖孔父嘉因躲避宫廷祸乱,由宋奔鲁,定居在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小官,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西周的文化传统。孔子自幼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礼、知礼闻名。孔子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经周游过许多国家。
孔子的教育事业终生不辍,即使是周游列国之时也有弟子追随。鲁定公八年,季氏家臣阳货作乱失败,叛鲁奔齐,孔子始出仕,由中都宰而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孔子利用自己的职位为实现尊王忠君的社会目标做了些事情。他采取了不少伸张鲁君势力、抑止操权大夫的措施。因此,孔子很快为季桓子所疏远。季桓子接受了齐国馈赠的歌***舞女,迷恋于声色,三日不听朝政,孔子便毅然离开鲁国,到别的国家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于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
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返回鲁国。鲁国以国老待孔子,却未尝听用其言。孔子便专心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鲁哀公十四年春,鲁国西狩获麟。孔子非常悲伤,叹道:“吾道穷矣!”。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
三《论语》的价值要义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论语》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孔子思想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是“仁”论。孔子其人伟大的人格感召力也凝聚于此。兹概括简要述之。
个体修养。人际交往。政治理想。哲理思维。孔子的教育学说
四《论语》的古今注本
汉代以来,《论语》注本今多不传。残存的以郑玄注最多。其他汉代古注魏何晏等撰《论语集解》得以窥见一二。此书十卷,是汉以来《论语》注释成果的集大成著作,包括汉代的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玄,魏时的王肃、周生烈、陈群等。去古最近,价值颇高,后人多在其基础上作疏。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十卷,即就何晏《论语集解》作疏,
宋邢等《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此书约略皇疏而成,又傅以义理。宋朱熹《论语集注》十卷,注释内容兼有训诂考证与分析义理,注文则简明扼要。元明时期科举取士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据,形成朱注独尊的局面。
清刘宝楠、刘恭冕父子的《论语正义》
近人程树德撰《论语集释》四十卷。
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孙钦善《论语注译》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鸟数飞也。愠:怒也。
包曰“同门曰朋。”郑玄“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时:一,身中时。《学记》“发然後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後学,则勤苦而难成。”《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
二,年中时。《王制》云:“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
三,日中时。
人不知而不愠其说有二:一云古之学者为己,而他人不见不知,而我不怒也。一云君子易事,不求备於一人,若有人钝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鲜;少也。上:谓凡在己上者。言孝弟之人必恭顺,好欲犯其上者少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包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说之,少能有仁也。”
若巧好其言语,令善其颜色,欲令人说爱之者,少能有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