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幼儿读物的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读物的标准.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12/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读物的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方娃娃》  许多父母认为只要是阅读,就对幼儿有益,所以对幼儿的读物往往不加选择,或者只凭感觉,或者以书的厚度、文字的多少、知识量和信息量来判断。也有很多父母把读物的选择权交给幼儿,只要幼儿喜欢就买。可幼儿其实没有选择和鉴别的能力。关于吃的,哪怕幼儿喜欢,父母也知道尽可能不让幼儿吃垃圾食品、不让幼儿喝垃圾饮料,但是对于读物的选择,却没有如此的精心,或者不太懂得选择。生活在一个垃圾儿童读物泛滥的时代里,我们的幼儿无时不处在危险之中,父母有责任帮助幼儿避开这些危险。只有品质才能构建幼儿人生起点的高度,弄清了幼儿阅读是什么以及幼儿阅读的目的,就自然对幼儿读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1、“图画”是幼儿读物的生命线,幼儿是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幼儿与读物中的绘画的关系,首先是在画上看出故事或知识、信息,对他来说这就是读书的最初入口,画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果画上表现出故事,幼儿的眼睛是会发现它的。所以,松居直先生在谈到对图画的要求时说“我选择的标准是他的画能不能讲故事。他光会画情节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理解情节,另外还要跟故事的背景联系起来。”所以,幼儿读物中的图画应该能够“讲述”、必须能够表现图书的内容、主题和细节,富有艺术表现力、有丰富的细节等待幼儿去发现,并能够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起幼儿的共鸣。幼儿读物中的图画不能仅仅视为绘画艺术,它不能让幼儿仅停留在欣赏绘画的地步,它要使幼儿以画为线索进入另一个世界、要在幼儿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世界。图画的“讲述”的功能、或者语言功能、“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的能力,是对“图”的基本要求。图画要把故事讲好,就要讲究画面的连贯,即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续,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这种衔起着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要不断展开故事,就需要不断地保持和发展形象,注重在图画之间埋下线索。绘画要能表情丰富的讲故事、生动地展开情节,还必须具有动感和节奏。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爱好探索和发现的天性,图画要让幼儿在翻页的过程中不断有发现的惊喜,让幼儿不断在阅读中有充分的刺激和快乐,如同电影或侦探故事中的悬念,让幼儿饶有兴味的跟随读物的节奏。 2、绘画要讲究艺术品质,具有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使幼儿静下心来,沉入故事中去,而且也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中国是艺术教育非常失败的国家,艺术仿佛只是少数人的“专长”,没有成为大多数人必备的素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没有注重给幼儿以艺术的熏陶,他们最早接触的大多数读物中的绘画几乎惨不忍睹,更谈不上美和艺术了。幼儿不是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书中的图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形象,从而在心中描绘故事的世界,并获得新的体验。随着幼儿阅读量的增多,用多种多样丰富的形象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后,才会能够想象和了解未知的事物。既然幼儿是通过书中的的图画进行想象的,那么幼儿在心中描绘的形象的质量当然要受到图画的影响。如果图画的艺术性强、质量高,幼儿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之,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自然就贫弱。久而久之,绘画的质量就决定了幼儿想象力的质量。受二、三流或品质低劣的形象刺激训练出来的幼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