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学习目标:能够正确的理解学校体育目标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体系。教学重点: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及其实现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与要求。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一、运动教育(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外体育锻炼——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健身、娱乐活动(三)课余体育训练——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四)课余运动竞赛——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比赛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内容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健康理念、行为和习惯。以往只注重健身实践活动,忽略健康理论的陶冶,二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依附、相互促进。1800年,美国教育家霍列斯曼提出学校健康教育概念,19世纪60年代各国普遍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但谈不上重视与普及。追求和倡导“健康”是国际上共识的一项基本人权。(一)健康之理念1、传统的观点健康仅为生物学效应的范畴。古人释义:康强、康乐、刚健、无病。荀子认为:只有“四肢强梁,思虑恂达,耳聪目明”才为身心完善之人。2、现代社会的理念多维的立体的健康模式,包容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美国的鲍威尔(健康教育家):健康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活力充沛的一种状态。(2)世界卫生组织(WHO)宪法: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与衰弱,而是保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3)《阿拉图木宣言》:健康不仅是体弱与疾病的匿迹,而且是身心俱健,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注: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社会目标,也是全人类社会共同的责任。3、WHO组织健康之内涵(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十大标准(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有力。(1)“五快”(生理的健康标准):快食、快眠、快便、快语、快行。(2)“三良”(心理的健康标准):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五快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