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2/12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    基于回波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①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②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③C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④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⑤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 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W/cm2。      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和雷达技术相结合生产的为临床应用的医疗仪器。其基本原理是高频超声脉冲波辐射到生物作内,。超声诊断仪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显示,发展为二维甚置三维、四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因此,、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      在超声诊断设备中,人们常把A型和M型这类,采用超声脉冲回波测距离的技术进行诊断的型式和方法,,从不同声阻抗界面反射回来信号的幅值或灰度是不同的,经放大后,在屏幕上以水平或垂直方式显示出来,此类图像称为一维超声图像。(1)A型超声扫描探头(换能器)根据探查部位,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数兆赫兹的超声波,通过人体反射回波并加以放大,并将回波的幅值和形态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显示器的纵坐标显示反射回波的幅度波形;横坐标上有时间和距离的标尺。这样可根据回波出现的位置,回波幅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