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精华].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精华].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精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精华]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那是一个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在陈光标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锇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家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陈光标挑着水桶沿街卖水的情形。后来,陈光标卖过冰棒,做过贩粮的买卖,做过棉鞋生意,跑过客运运输、贩过花生„„生意几起几落。在从商磨练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荒废他的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惯。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1991年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1996年,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兴趣。当时南京为迎接世界华商大会,江苏展览馆旧馆需要拆除,南京市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机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为自己带来倍增效应。目前,陈光标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慈善史:少年极度贫困的经历和父母的教诲,使成功以后的陈光标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做好慈善事业。早在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就开始投身于慈善捐助活动之中。那年陈光标刚刚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一年的收入不到20万元,就拿出3万元资助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在汶川地震后,陈光标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同时向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截至到2010年8月14日,10多年来,。2007年,。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无论是对于传媒、还是急需捐赠的对象,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贩夫走卒,如今的陈光标三个字在他们眼中都是炙手可热的一种资源、或一种谈资。可以肯定的是,短短三、四个小时的接触、一个小时的采访,我们与真实、完整的陈光标还有很长的距离,但他的坦诚足以打动你,也能尽快地缩短这个距离。在南京江宁区江苏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里,最顶楼一层中是陈光标和集团办公人员的办公区。一走出电梯,便能看见整个走廊都挂满了各类的奖状和锦旗。我问:“这有三、五百张吧,”陈光标说:“有八百多张,还有一部分我没有挂出来。”就在我们开始采访前,还正好碰见了某地受他资助过的代表前来赠送锦旗。陈与他们合影,笑容中透着耐心和热情。在他抱怨这个“物质多于精神的时代”时,他的前提是怀着感恩的心情,他的财富积累过程,也是中国逐步的改革开放,社会极具变化的时候。与很多人不一样的是,他在抱怨的同时,也在以身作责地做事。并希望通过他的行为,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士改善中国的慈善环境、推动中国的慈善事业,建立更公正、和谐的社会。陈光标身上聚集着光环、也聚集着艰辛,更有对他的质疑。但我相信,在这个“首富”辈出的时代,大部分质疑者并没有像这位“首善”一样对贫困理解得这么深刻,也没有拥有过他这么多的财富,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1968年,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幼年时的陈光标比一般人对于“贫困”两个字更有刻骨铭心的理解。他父亲家中,兄弟姊妹一共9个人,饿死了7个。而在他自己两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也先后饿死。小时候,他最渴望的事之一是能够在春节吃上一块肉。在他的记忆中,8岁之前多数情况下,家里每天只吃两顿饭。这种对于贫穷非同寻常的记忆,树立了儿时陈光标最朴素的理想:“一定要脱贫致富”。于是才10岁的他,开始利用小学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挑到离家1公里的镇上叫卖,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可挣2、3毛钱。除了卖水外,儿时的陈光标还利用课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