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5课核心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就是买卖,近义词有“销售”“出售”“交易”“贸易”等。?(2)属性法: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特殊属性。有价值的东西就以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3)流通领域法:进入流通领域的是商品,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的则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品,即非商品。2、货币职能的区别?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区别: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值多少钱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都需要现实的货币,但流通手段是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支付手段则钱货交换不同时进行,或者先交钱后交货,或者先交货后给钱,如支付工资、租金、定金等。?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纸币没有贮藏手段。货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部分纸币如美元、日元、欧元具有世界货币职能,而人民币等纸币就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3、纸币发行量?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过多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人们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2)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过少是发生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短期来看,物价下降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说,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导致经济衰退,最终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5、汇率变动与影响?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影响:(1)人民币汇率升高,同样数量的人民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外国货币,买到更多外国商品,有利于人们的消费,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的投资,有利于进口企业发展,到国外旅游可以节省费用;同时,人民币的信誉及我国的经济地位也会随之升高。?(2)但是人民币升值也会给我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①使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出口减少,造成国内出口企业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影响人们收入的增长;③人民币升值使同样数量的外国货币换的人民币比以前少了,对我国的旅游业及吸引外国在我国的投资造成不利影响。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价值越小价格越低。?(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是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其他因素。如气候、地域、时间、政策、消费者心理等等,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而影响商品的价格。2、价格变动影响?(1)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或消费)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如乒乓球和羽毛球,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