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宣城职业技术学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专业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工程,同时,专业建设又是一项带有先导性和拉动性的基本建设,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制订、修订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02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我院“十一五”规划要求,在学院各系部制订的专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经学院认真研究论证,特制订本规划。一、学院概况和已办专业的基本情况(一)学院概况(略)(二)现有专业的基本情况学院现设有六个教学系部,目前已有应用电子、计算机维修、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英语、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装潢设计等20个专业,涵盖五个专业大类,初步形成了多类型的专业格局。从总体看,我院专业设置较为合理,重点建设和发展了以汽车、计算机、旅游、建筑为主体的专业,同时也根据我省和宣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我院本身特点和条件增设建筑工程管理、酒店管理,广告设计、网络技术等专业,初步形成了培养工程、经济、旅游、信息等领域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的专业体系,但是,整体看来,我院专业建设与当前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仍有不适应的地方,有必要对学院专业结构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整体优化。二、学院发展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我院在校专科学生规模计划将达到6000人左右,专业将力争达到30个左右,在此基础上形成3~5个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逐步成为布局结构合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院定位要求的有自身特色的合格的高职院校,到2015年前后,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专业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较为鲜明,管理科学规范,力争成为示范性高职院校。(二)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把握社会需求的结构,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脉络,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践科研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坚持规格、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促进我院的跨越式发展。我院将积极创造条件,在进一步办好和拓展现有5个专业大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口径宽、基础厚、适应广、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坚持立足宣城,面向省内外,培养宽专业、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服务。三、制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制订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通过制订规划,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的思路,科学、有序地做好专业建设和新专业设置工作,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调整、停办社会需求小、办学条件差、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以增强专业设置和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既重视新专业的申报,更重视老专业的建设和改造,既重专业的外延发展,也重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改革,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使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二)制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是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建设中,应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适应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要保证必需的办学条件,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传统与特色、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具体表现为:1、应用性为主的原则: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以应用性专业为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宣城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设置新专业,使专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形势接轨。2、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专业设置必须既科学分析和正确预测实际需要,又客观分析学院已办专业基础和建设能力,立足学院实际,求实、求精,在稳定长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创新,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对常规传统专业进行内涵改造,另一方面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出现的一些新的职业岗位,预测人才需求,及时设置新专业。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规划专业设置,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既要有自己稳定的长线专业,显示实力的名牌专业,又要有自己特色专业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变动灵活的短线专业。四、2006~2010年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论据(一)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目前,学院现有11个专业大类共20个专业,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学院开设的专业应有计划地逐步增加,并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加强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建筑工程技术、装潢艺术与设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建设,巩固优化市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