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引言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省位于我方公
里,现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淮阴、盐城、徐州、
连云港等个省辖市,省会设在南京,全省人口多万。
江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禹贡》、《尔雅》、《职方》等古籍记载,
江苏在上古是九州中徐扬二州的一部分。春秋时江苏一带分属吴、楚、宋、
鲁等国;战国时分属越、楚、齐等国;秦时属九江、会稽、泅水、东海等郡,
汉代属徐扬等刺史部;三国时,苏南属吴,苏北属魏;唐代分属河南、淮南
和江甫等道;宋朝属江浙省,明时为应天府,属南直隶;清初是汪南省的一
部分。康熙元年( 年),江南省被划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一名,
来源于江宁、苏州二府的简称。当时的江苏,其范围与现在已大致相同了。
江苏文化发达,名人辈出。古代有华佗、葛洪、陶弘景、祖冲之、沈括、
黄道婆、徐光启等杰出的科学家、技术家、发明家;有顾恺之、米帝、米友
仁、仉瓒、唐寅、祝允明、郑板桥等书画名家;有枚乘、陈琳、萧统、范成
大、施耐庵、吴承恩、冯梦龙等文学巨匠。还有地理学家顾祖禹、徐霞客,
史学家刘知几、赵翼,音韵训诂家王念孙、王引之、钱大听以及颇具影响力
的泰州学派、常州学派等。
江苏风景优美,古迹遍布。滔滔长江流经中部,古老运河横贯南北。广
袤的平原上,佳景众多。有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古典园林,无锡的太湖
风光,镇江的名寺古刹,宜兴的洞天石府,连云港的海市仙境,扬州的隋唐
遗迹,徐州的秦汉古物,还有那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古色古香的紫砂陶、名
扬四海的锦纹绣⋯⋯这些无一不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
江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长
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长江之隔,
又使得苏南苏北的风俗截然不同,各个地区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民俗景观和丰
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本书以民俗工作者、海内外旅游者、地理爱好者及
大学和中学师生为读者对象,有选择地将江苏各地区的主要人文景观和民俗
活动介绍给读者,所取材料多为第一手调查所得,并参考了历史资料及民间
传说。
江苏,这颗江淮平原上的明珠,既具有辉煌的过去,也会有灿烂的将来。
如果你有机会到此一游,定能够感受到其持久的魁力。
总序
张紫晨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看编辑的知识性民
俗与旅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各旅游胜地民后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
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通晓名地
风土民情为宗旨,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
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昧的
储备、精神的满足。
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生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
或举家前往,既可怡悦身心、增广见闻,又可扩大胸怀、了解大千世界。但
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任何旅游都能达到的。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
须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句古话,叫“见景不如听景”。任何一个优
美的所在,没有听到有关的解说,只有直观所视,是不会完全看出它的奥妙
的。这就是派游者为什么那么需要导游员的道理。然而,任何导游,又只能
解说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具体景观,不可能提供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完备的知识,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丛书加以弥补。这部
民俗旅游丛书,就是为了这种需要而写门编写的。它将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内
容分成苦干册编写,采取生动轻松的笔调,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知识。这种
尝试,以前没有过。这套丛书以鲜明的地区性和丰富的知识性为特点,将祖
国各地壮丽的山河、著名的景点、灿烂的文化、纯朴的风格——呈现在读者
面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代替的。这部丛书并没有把它简单地化力旅游手册,
更没有以介绍地方风光名胜为满足,它有较高的视野、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既可作为旅游的良师益友,又可作力民倚文化读物而开卷有益。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
的中国分成苦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
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
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
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述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
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都有
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大体育两个途径:一个是理论民俗学,一
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用
民俗学则方面较广,诸如商品民俗学、消费民俗学、旅游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