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节奥尼尔一、生平和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颇负盛名的演员,以扮演基度山伯爵而闻名。奥尼尔自幼随父亲所在剧团到处流动,跑遍了美国各大市镇。戏院、车船、旅馆是他童年时代的家,舞台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母亲弹一手好钢琴,所以他从小就喜欢音乐。1906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因恶作剧,翌年休学并决定不再复学。这期间他接触了尼采学说,无政府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潮。此后他开始了充满冒险的生活。他曾到洪都拉斯淘过金,爱读麦尔维尔、杰克·伦敦和康拉德的作品。他几度当水手,去过非洲、南美、英国等地,做过流浪汉,浪迹街头、海滩。这段时期生活很艰苦,有时非常潦倒,饭都吃不上,多住在下等旅馆,接触的都是水手、码头工人、流浪汉和妓女。1912年底因患肺结核,住进了疗养院。住院期间,他静下心来回顾、总结自己的过去,并思考将来。他决定从事戏剧创作。他潜心研读了大量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等戏剧大师的作品,并开始写剧。1914年他进哈佛大学贝克尔教授主持的47戏剧工作室学习一年。1916年他加入普罗文斯顿剧社,并在小剧场上演他的独幕剧。“普罗文斯顿”阶段是奥尼尔的思想形成阶段。他和一批富于进取精神的艺术家们一道,致力于美国的戏剧改革,为严肃的现代戏剧开辟道路。1920年是奥尼尔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天边外》上演获巨大成功,他名扬国内外。此后的14年里,他有21部作品陆续上演。1936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1937年建“大道别墅”,在别墅中他创作了晚期最重要的几个剧本。1953年11月病逝于波士顿的一家旅馆里。奥尼尔一生创作了近50部剧本,除《啊!荒野》是唯一的喜剧外,全是悲剧。其作品4次获普利策奖。奥尼尔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13年至1920年为第一阶段,也是习作阶段,主要从事短剧创作。作品多以早年的航海经历为题材,反映水手的生活。环境的冷漠、人生的悲剧性、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已在短剧中显示出来,并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主题。风格较为单纯,写实为主兼以浓郁的抒情。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后来汇集成《格兰凯仑号》组剧的几个短剧:《东航卡迪夫》(1914)、《归途迢迢》(1917)和《加勒比斯之月》(1917)等。从1920年至1934年为第二阶段,这是奥尼尔创作丰收、名声鹊起的时期,以多幕剧的创作为主。他不断开拓各种戏剧题材,广泛实践各种表现手法。多样化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展示了人们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冲突。迥异的风格几乎囊括了现代戏剧的所有流派: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等。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天边外》(1918)、《琼斯皇》(1920)、《毛猿》(1921)、《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1923)、《榆树下的欲望》(1924)、《大神布朗》(1925)和《悲悼》(1931)等。《天边外》是奥尼尔的成名作。从1935年至1943年为第三阶段,也是奥尼尔创作的成熟阶段。奥尼尔原计划写两组系列剧。一组总称为《占有者自我剥夺的故事》,包括11个独立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物质事业发达,然而精神空虚终至幻灭的历史,批评美国约150年的发展史。但奥尼尔两次将已写成的初稿焚毁,仅《诗人的气质》(1942)和《更庄严的大厦》(未完稿)幸存。另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