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9月至10月9日时事新闻评论魏英杰:5A景区仅9家免费,公共属性何存近日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于长假前公布了14家降价或优惠的5A级景区,门票总计只优惠了300元。截至今年9月初,国内136家5A景区中,免费或部分免费的仅有9家。全玩遍这些5A景区的话,门票等开销高达2万多元。一个人不可能短时间内全玩遍这些5A景区,这种算法只是为了说明国内景区门票降价幅度还不够罢了。换句话说,相对于国内景区的普遍高票价,节前推出的降价措施仍显得过于小气。若问“你幸福吗”,如此降价幅度很难让人满意。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普遍过高,早为公众所诟病。近年来,若干著名景区门票更是在强烈反对声中不断走高。这一趋势,完全背离了这些名胜古迹的公共性特征。不管这些名胜古迹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遗产,都是全民共有的财产,理当由全民共享。这一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景区票价要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相适应,让大多数老百姓消费得起。这也意味着,管理者应更多考虑景区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多数景区更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景区门票自然是一路狂奔、不断飙高。倘若这一现状未能根本扭转,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行政指令安排的景区降价措施很难得到持久有效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更应关注的是景区定价机制,使之回归公共性定位。这包括景区定价是否考虑,又是否经过严格的民意机制,最终是否体现了景区的公共属性。不难看到,许多景区在定价上非常随意,听证会走过场现象比比皆是。如何缓解景区的公共需求与过度逐利的矛盾冲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值得强调的是,理顺景区定价机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免费,而是为了让门票价格更趋合理化。门票价格过高会侵害公众的正当利益,免费午餐却也未必美味。一边是节假日期间景区人流爆棚、不堪重负,一边是让名胜古迹回归公共性的舆论呼声高涨,如何让游客感到“幸福”,其实不是简单的事情。当然,眼下舆论焦点在于景区票价过高,而不是免费措施可能产生的弊端。因此,如何促使景区由暂时的降价促销转向长期的合理定价,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才是更迫切的。环球时报:看中国需保持多元视角避免极端中国过一个国庆长假,光交通事故就造成794人死亡,这个数字听上去实在太多了。公安部的另一个数据是,%。但即使这样,794人这个数字依然惊人。这就是当下的中国。中国2011年交通死亡总人数为6万多,这相当于欧洲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管交通的人强调,这是有1亿多辆机动车的中国一年交通死亡人数;1998年只有1000万多辆汽车的中国,一年交通死亡人数是近8万。但也有人提供了另一角度的另一组对比:在有2亿多辆汽车的美国,一年交通死亡人数只有约4万。前者强调中国是“快速进步的”,后者则强调这个国家是“糟糕的”。或许把这两组对比合在一起,能把中国描述得更加准确:贫穷的中国带有某种“原罪”,但这个国家的确在“快速进步”。中国舆论场每天都在发生数不清的争论,而辩论的核心逻辑似乎只有一个:是从纵向的发展看中比。前一个视角带来乐观和信心,后一个视角让人沮丧并愤怒。我们的主张是两个视角应同时存在,后一个为我们提供视野和目标,而前一个是我们实现进步的真实轨迹。用这两个视角相互打架是愚蠢的,将两个视角分别政治化是将这个国家推向低能和混乱的不负责任。前一个视角对舆论的垄断会导致国家政治上的自满和妄自尊大,而后一个视角一旦主导舆论,很容易形成对中国进步的全盘否定,把这个前进中的国家说成一团黑。应当指出的是,过去的中国舆论常被第一个视角主导,国家有没有问题,都会被描述成高歌猛进的样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冲刷,也由于全球化带来了舆论的多元化,这个问题渐渐不再突出,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了这个国家在世界的大体位置。第二个视角近年在舆论场上快速蔓延,正逐渐确立其前所未有的“权势地位”。这个视角几乎很自然地抹掉了中国人这几十年取得的成就,在所有事情上都把这个国家呈现得一无是处。发展的中国辫子一抓一大把,即使中国的好事,也有足够多的负面因素。因为中上的,从高处很容易看到它“丑”的一面。这么大的国家不发展就是穷,一发展就会有些乱,一治乱就会导致一些局部的不自在。中衡的尴尬时期。中国就应不断纵向横向地自我审视,像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既很快乐又“乱糟糟”的,它的“乱”是中面前暴露了中国现代化的脆弱。中国的发展没有错,但既然我们出发了,就必须处理迎面扑来的种种问题。有一些牢骚是正常的,但对中国出现这么多问题表现出“诧异”和“不理解”就是装蒜。有少数几个人装也就算了,而如果很多人一起装,就是中国社会的悲哀。单纯用“好”或“坏”来评判中国这样复杂的国家是件很不确切的事,种种数据和各地的景象都在证明中国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