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吴永旭++本田飞度[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永旭++本田飞度[指南].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6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永旭++本田飞度[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永旭本田飞度[指南]本田飞度车型发展本田飞度(FIT)总共经历了四代的发展,其发展的路程却十分迂回曲折,诞生与发展之中所面临的兴衰隐约地反映出小型车潮流的演变。第一代AA/VF(1981—1986年)1981年,一台名为HondaCity的微型车诞生了,代号AA/VF,它就是FIT的前身。City于1981年11月11日的日本正式发售,并于1986年全面停产。City的结构很简单,甚至简单得只能容下三门形式布局。同时,趣致可爱的造型加上低廉的售价,很快得到了销量上的认可。仪表板上只有时速表一个大圆圈同期发售的CityType-R,车尾有“CITYR”铭牌便可以说明了,不过这个R只是配置上的不同。1984年7月追加软顶开蓬版CityCabriolet,CityCabriolet成为日本国内最畅销的开蓬车。CityCabriolet于84年7月4日发售,虽然产量甚少,却提供了12款车身颜色选择。第二代GA1/2(1986—1993年)第一代City于1986年停产,同年10月第二代的后继车型正式发售,车架代号GA1/2。经过全面的改款,车型的设计概念已经大幅偏离上一代City,车身更矮更宽,感觉变得又矮又胖,后继的第二代City好景不常,即使改变了车辆重心而获得操控上的提升,但碍于这个又矮又胖的造型,GA的销量远不如第一代。在第二代City身上,本田首次采用新型的D系列直列4缸引擎。到了发售中期,在CE之上分出更豪华的CEFit,CR-i之上分出CR-iLimited。发售末期,所有配置经过整合后,只留下Fit、CR-i和CZ-i两只版本。第三代GA3/5(1996—1998年)第二代City于1993年末正式停产,正统的后继车型HondaLogo于1996年正式发售,原本City的名字则被另一台专门对应东南亚市场的四门桥车所取用(也就是今天与飞度相同底盘的City思迪的前身)。HondaLogo的车架代号分别为3门的GA3与5门的GA5。吸取了上一代的教训,Logo在设计的时候,更偏重于实用性的体现,不论外观还是底盘均采用实用型的设定,但由于刻意追求实用性的缘故,Logo的外型设计因商品化而变得平庸。前期型3门Logo于1996年10发售,并于1998年10月停产。前期型5门Logo则与1996年11月发售,同样停产于1998年10月。第四代GD1/2/3/4(2001—2007年)第四代本田Fit于2001年6月正式发表,车型代号GD,作为logo的后继车型,Fit继承了车系中传承的特点——优秀的行走性能与低油耗并存的本田小型紧凑车。废除了传统的3门设计统一使用以5门设计为主,外形设计小巧新颖,更采用了名为GlobalSmallPlatform的小型车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就是将油缸安装在座椅的下方,底盘的中央,这种设计能够使轴距增长,为车内空间作出贡献。第五代GE6/7/8/9(2007年)承接着GD的成功,本田于2007年10月18日推出后继者代号GE的车型,以大写字母“FIT”取替了老款的“Fit”,荣获日本一年一度的优秀设计奖。使用上一代GD的GlobalSmallPlatform,在继承了GD的优势之下,原有的L13A和L15A引擎上加入智能可变气门机构,L13Ai-VTEC和L15Ai-VTEC分别提供最大马力100匹和120匹,拉索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