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融资商业案例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融资商业案例模板.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19/12/17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融资商业案例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融资商业案例保密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号码)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号码)一、保密事项    :    双方同意在甲方有有效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本保密协议所保密之内容不包括:在乙方向甲方提供时或此前已为公众所掌握或知悉的信息及材料;在乙方向甲方提供之后非因甲方或甲方所邀请及聘请之工作人员之故意或过失引致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及材料;在乙方将计划书提供给甲方之前甲方已掌握或知悉的信息及材料;甲方通过与乙方并无保密责任之第三者处获得的与乙方计划书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或材料,但此信息或材料系第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而且甲方明知该信息或材料系第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除外。   ,所有权属于***有限公司。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具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计划书后,收到人应即刻确认,并遵守以下的规定:若收件人不希望涉足本计划书所述项目,请尽快将本计划书退回;收件人不可将本计划书所述项目以任何方式透露给任何人;收件人不可私自保留本计划书任何副本(影印本、电子扫描档案等)。二、)乙方保证其向甲方提供的创业计划书是受该计划书合法权利人真实有效的委托;2)乙方承诺对因其提供的创业计划书而引起的任何可归责于乙方的法律纠纷承担全部法律责任,但该纠纷是由甲方引起的除外,不管权利主张者是否向甲方提出或向双方共同提出。    1)甲方承诺创业计划书只用于甲乙双方同意的用途,甲方不得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甲乙双方之外的任何第三人提供、泄露乙方创业计划书之全部或部分内容,但此项承诺不包括甲方为评估计划书内容可行性,有必要向甲方的投资伙伴提供乙方创业计划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2)甲方承诺:甲方只允许其所邀请及聘请之工作人员中与处理乙方创业计划事宜有关的人员接触本协议规定的保密内容;甲方保证采取有效的保密制度,以确保本协议规定的保密内容不会泄露。    3)甲方承诺:其邀请参与评审工作的顾问成员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甲乙双方之外的任何第三人提供、泄露乙方创业计划书之全部或部分内容;如其邀请参与评审工作的顾问成员泄露本协议规定的保密内容,则甲方向乙方承担本合同项下的全部责任。    4)甲方应对任何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或以任何方式泄露保密内容的行为或任何因为甲方的故意或过失而致乙方受到损害的行为,向乙方承担责任。    5)甲方需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包括照片、身份证号、工作经历等;甲方同意因自己泄密,乙方有权将其列为投资合作黑名单,并将其照片、身份证明等公布于公众媒体,以供其他创业机构或个人查询。三、补充说明甲方对因错误投递或其使用的投递方式具有被他人知悉其计划书内容之风险及其他投递过程中的过失行为而引起的计划书内容泄露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除非乙方能证明该泄露行为系甲方故意所为或系甲方之授意。四、协议的生效    1)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在本协议签字或盖章之日乙方提交商业计划摘要。    2)本协议的效力至本协议规定的全部保密内容成为社会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后终止。五、违约责任若甲方或甲方所邀请及聘请之工作人员、甲方邀请参与评审工作的顾问成员、甲方的投资伙伴会员及甲方的关联公司违反本协议规定,泄露了本协议规定的保密内容,并因此给乙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甲方应向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六、争议的解决    双方同意当因本协议引起之纠纷不能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时,双方指定由仲裁委员会管辖。    甲方:________________(签字或公章)年月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签字或公章)年月日摘要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市场在历经近两年的恢复,整合与重组,各行业均已形成由基础实力较雄厚的老牌企业和在金融复苏时重新建立与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所构成的新局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较为羸弱的企业单位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被淘汰,也使绝大部份仍在运作的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收缩,从而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一些行业研究机构指出:继2009年2季度触底反弹后,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半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0年中国全年销售收入增长15%,出口增长超过20%。2011-2012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下游需求的拉动以及产业转移。金融危机后,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复苏,3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及一系列新兴领域,都对电子元件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国际厂商在经历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