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课间活动应急预案篇一:小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学年第一学期*枠镇**小学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由此引发的课间伤害事故也是接连不断。概括来说,小学生大课间活动1小时的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在拥挤伤害、追逐伤害、游戏伤害等三个方面。1、拥挤伤害。这种伤害主要发生于教室门口、楼道。大课间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楼道,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生命。对此,我校一方面教育学生遵守秩序,杜绝拥挤,另一方面也了规定各班的专用楼道,从制度上防范人员的过分集中。课间增派楼道值岗教师,墙壁上布置如“上下楼道,切勿拥挤”的温馨提示等。2、追逐伤害。小学生精力旺盛,好运动,在追逐过程中,跑在前面的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头探看。这样的边跑边看最危险,。治理这样的追逐伤害除了加强教育,讲清道理,强化监督以外,就是坚决打击。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通过责令写悔过书,全程陪护被伤害同学的方式,促其自省,并且以儆效尤。3、游戏伤害。这是大课间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区域。究其原因,一是游戏本身隐含了危险因素,二是游戏的地点常常不是在宽阔的操场,而是在教学楼前的小广场、教室前。面对孩子的游戏,一律叫停显然是不行的。首先,我们区分游戏的健康与否。其次,对学生加强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学生们完全可以到操场、草坪等宽阔、安全的地方玩。第三,重视安全游戏的教学。学校游戏玩法的产生渠道主要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轻松、简单、安全的游戏。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因此,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将全面贯彻“全国中小学生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精神,采取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而新型=1的体育活动的形式。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大课间的安全性,我校建立了积极的保障机构。一、加强学习、建立领导机构1、定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领导重视,更新观念,积极落实,分工到位,学校立即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明确任务,端正认识,挖掘内涵,保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组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定期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大课间活动,由校长亲自抓,由体育教师具体负责,、年级组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管好学生,做到协抓共管,层层负责,在活动中,必须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把校园的体育活动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加强两课、两操的管理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必须以制度做保障,坚持大课间与小课间相统一的原则,把体育活动纳入第二课堂之中,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指标。3、科学安排、训练到位=1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及兴趣小组有意识地为大课间活动做准备,如:上好体育课,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如何创编自编操、室内外游戏、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延伸去实践,再运用到大课间中,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工作到位,上好体育课。4、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到位组长:(校长)职责: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协调活动的有序开展。副组长:(教导主任)职责:负责安排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5、活动成员及职责成员: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职责:安排活动的编排,负责各班级活动的组织及医疗保障工作。二、 课外活动实施办法课外体育活动要达到散而不乱,这就要求有合理的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进行管理,班级内进行分组,体育委员带领,在固定区域内活动,值周教师进行评比检查。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差异分别给学生设计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三、 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1、时间落实: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两课、两操纳入作息时间表中,从而使活动时间固定化。2、内容落实: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班级提岀的设想进行审核,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有班级特色的内容,如健美操、搏击操,跳皮筋,踢键子等。3、器材落实:根据各个班级的活动项目的不同和需要,釆取学校提供和班级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所需器材的不足问题,同时学生自制一部分活动器材。4、组织落实:以年级、班级、班小组为单位进行,统一进行轮换。5、场地落实:根据场地情况班级项目内容统一划分场地,合理分配。6、班主任落实: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由班主任组织出教室,进场地,展开活动,两操一课中要做到“三同在”。7、领导落实:从校长到班主任,层层落实,具体细化,责任到人。8、检查评比落实:检查评比小组每天进行监督检查、评比,对每一个班级都进行量化打四、做好八个到位1、认识到位: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健康第一”的需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大课间的意义。2、师生全员参与到位: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3、班主任组织到位:根据班级特点,班主任进行分组选派小组长,要本班区域内进行合理有序的活动。4、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