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doc

格式:doc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十三势歌》探释作者魏坤梁【提示】本文共分为10篇,首次从多学科的知识角度对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十三势歌》逐字逐句加以严谨周密地探释,尤其是首次依据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对《十三势歌》的词句加以探析,并尽量穷尽地考究清楚每一个字词在古代的当时含义,避免了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由于词义与语法修辞的不同而发生的误解,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太极拳界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有机整体的新的解释,力图使读者对这篇古代经典拳谱的理解尽量符合拳谱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拳术思想,从而尽量充分地从这篇古拳谱中汲取对于太极拳的继承发展所需要的经典指导作用。【提要】《十三势歌》是一首阐述十三势长拳(古太极拳)重***则的古歌诀,歌诀蕴含的拳术思想与王宗岳拳谱完全一致;歌诀中出现了一些王宗岳拳谱中所没有的、十分精辟的经典提法,如“动犹静”、“听自由”、“顶头悬”、“尾闾中正”等等,概括性地涉及到了太极拳的本质特性,是对太极拳学练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一篇经典作品。【原文】B1十三总势①莫轻视②,命意③源头④在腰隙⑤。【字词注释】①十三总势——太极拳在古代被称为“十三势长拳”或“十三式长拳”,简称为“十三势”。古太极拳有多种锻炼形式,如根据杨家所传,按开展与紧凑可分为大、中、小架,按姿势的高低可分为低、中、高架等,但总的说,各种拳架的基本框架相同;又因为《十三势歌》为每句七字,为凑满字数,因而在“十三势”中加上一“总”字。②轻视——“轻”的意思是不贵重。如《管子·乘马数》:“彼物轻则见泄。”“轻视”是指将太极拳当作一般的武术等闲视之。③命意——古文化所谓的“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中枢,被认为是人的生命最高主宰。“意”则被认为是“心”即神经中枢的功能。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可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所以,古文化的“意”可以泛指神经中枢的所有功能,包括“显意识”就是日常思维,和不经过显意识支配的“潛意识”﹙无意识﹚等。古文化常将“心”比喻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古代国家君主封派之人在称谓之前可加一个“命”字,以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比如“命官”、“命臣”、“命吏”、“命士”、“命妇”等等。称“意”为“命意”就是表示“意”是君主“心”所直接支配的,是“心”的代表。太极拳2经典大多所说的“心”是指静极默笃之精神,就是神经中枢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和状态,“命意”主要就是指这种“心”所支配的不假思索的神经活动,又被称为“真意”。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将“命”解释为腰脊2与3椎之间的“命门”,显然是与文意不合的。中医学说中的“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是指眼睛;其后的《难经》首先用“命门”表示肾脏,提出“右肾为命门”之说;元代的滑伯仁等医家倡“两肾命门”之说;明代的赵献可又首倡“两肾之间为命门”之说;此外,还有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和命门为产门、精关说等,这些“命门”学说都一直存在于中医学说中并且沿用至今。中医学说中的各种脏腑“命门”是生理组织概念,督脉经穴“命门”仅仅是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直径约1毫米左右、深约0·8寸左右的一个点。这些“命门”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包括生理之气关系密切,但与太极拳所谓的反映为力量的内气和劲力都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武术中所谓的“命门后突”也包括了腰骶关节部位,如果将“命”解释为腰骶关节,那么,与“腰隙”又重复了。所以将上文“命意”之“命”解释为“命门”显然属于牵强附会。④源头——指根源,如《朱子语类》卷二四:“若从源头上看下来,”上文中之“源头”明显是指心通过意指挥人体中与动作有关之气运行的始发部位。⑤腰隙——“隙”有多义,如《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文中之“隙”指空隙;《汉书·地理志下》:“上谷至辽东北隙乌丸。”文中之“隙”指连接。人体腰椎脊柱之间均有椎间盘,每一块椎间盘都与上下脊柱有纤维环紧密连接,并无空隙,所以,这“隙”是引申应用,不是指空隙,而是引申为表示人体腰骶部位两个脊柱体之间相连接的间隙,其实是指腰5骶1关节部位这么的一个横段面。而太极拳的实际体验对全身肢体活动起主宰作用的也确实是腰骶关节部位。所以“隙”之用词就将松腰与实腰统一起来了,就是整条腰骶部都必须始终放松,对全身运动起主宰作用发生动态之实的只是腰骶部的一个关节的横段面。因此“隙”之用词十分精到。起到避免将这一主宰全身动作的腰骶部位理解为实的一个直段、一个直面或一个点。【语法修辞分析】“十三总势莫轻视”之主语“学练者”(或“后学者”)被省略,“十三总势”为宾语前置,按现代常见语序叙述应为“学练者莫轻视十三势”。【今译】你们后学者不要等闲而视这十三势长拳,人体最高主宰“心”之“意”支配全身的始发处在腰隙。【探讨】(一)歌诀开头就说“不要轻视这十三势长拳”,其含意有三:其一,此拳能够得到传授是极不容易的,也就是“得传很难”;其二,此拳的学悟练难度远远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