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doc

上传人:df158687 2016/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以贵州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例摘要: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的肢体语言,记载着彝族最古老的文化,它和酒一样,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也是在生产劳动日积月累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彝族传统舞蹈主要表现在劳动、祭祀、节日、婚庆等方面,有的表现耕种的劳作;有的表现丰收的喜悦;有的表现节日的快乐;有的表现爱情的甜蜜......彝族舞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舞蹈种类繁多,独具特色,情感丰富,表现力强。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主要调查对象,就彝族传统舞蹈的保存、继承、保护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旨在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多彩绚丽的民风民俗,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关键词:珠市彝族乡彝族舞蹈铃铛舞撒麻舞酒礼舞阿西里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全国乃至世界舞蹈百花园中一朵流光溢彩、不可多得的奇葩。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彝族人民历来酷爱歌舞,舞蹈形式多样,舞姿奔放,情绪活泼,节奏欢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彝族聚居的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彝族舞蹈保留了大量原始舞蹈的成份,散发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西里西》、《铃铛舞》、《酒礼舞》、《撤麻舞》《燕麦舞》等。这些舞蹈动作主要表现在脚上,上身动作很少。舞步多以踢脚、踏脚、跺脚为主,穿插一些撩腿、吸腿、勾腿、打脚等动作,简单、形象、直接地表达了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一、珠市彝族乡简介珠市彝族乡是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在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里,,最低海拔1860米,平均海拔2400米。北距赫章县城36公里,南与六盘水市中心相离60公里,西接威宁县,东与兴发乡、雉街乡相邻。,辖18个村77个村民组,总户数4594户,总人口20979人,其中彝族11956人,占总人口的57%。珠市彝族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贵州彝族母语文化中心之一,保留有完整的语言、歌舞、服饰、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婚嫁、丧葬、十月年、花场(青年男女对歌场地)等最为典型,所以,珠市一直有贵州彝族文化之乡的美称。环山而居的彝族同胞们三五户自成一寨,星罗棋布地散居山麓,由于地域偏远,很少受现代文明的濡染,因此彝族文化里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传统,在这里却活化石般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二、铃铛舞彝族铃铛舞,又称“跳脚”,彝语叫“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合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此舞在赫章县保留着完整形态,尤其以赫章珠市乡最为典型。铃铛舞没有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作间隙的吹奏。在古代,铃铛舞是军事舞蹈,表现的是战斗的场面,舞者以红、白、黑、黄为装饰色而象征四方将领,手持铃铛以示骑马,同时也用铃声来控制舞步。随后,铃铛舞由表现战争状况的舞蹈演变为安抚战死战士的灵魂和慰藉死者的祭祀告别舞蹈。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舞蹈开始时,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手持铃铛,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声和铃铛声为主节拍,辅以整齐有力的叫喝声,力度轻重不一,节奏快慢交错。铃铛舞里面的很多高难度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震慑人心。铃铛舞与彝族其他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