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2/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欧阳漾一、教材分析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二、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四、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1、设置问题情境,引人课题。以警察判案为例,引导学生在分析DNA指纹技术工作原理。2、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对康贝格、梅赛尔一斯特尔等人的经典实验进行层层设疑,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设计,得出结论。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五、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有一个女受害者被人奸害了,法医从死者体内分离出了女受害者的DNA,并从其体内还分离到了精液样品。(展示课件图片)这是从死者体内分离出的受害者的DNA,并从其体内提取出来的精液样品DNA。如图所示,请大家分析谁说真正的罪犯?为什么?DNA指纹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2、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资料1: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康贝格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人到具有4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结果:在试管中4种脱氧核苷酸不能合成DNA分子。提问:在资料1中,为什么要加人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资料2:康贝格在上述试管中加人了少量DNA分子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结果:试管中的DNA的含量增加。提问:1、加入ATP有什么作用?2、加入了少量DNA分子才能使DNA的含量增加,说明什么?3、根据康贝格实验可知,DNA复制需要哪些必需的条件?3、对DNA复制方式的演绎推理引导学生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推理→验证推理→得出结论)探究DNA复制方式。(1)用示意图表示复制的3种可能的方式(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2)作出假设。对3种复制方式作简要的描述。(3)分析推演。告诉学生,科学家已证实,DNA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1:如果是半保留复制,亲代的DNA分子复制后得到的第l代DNA和第2代DNA的组成是怎么样的?用图解表示出来(学生活动,见下)。问题2:用什么方法识别DNA中哪一条是母链,哪一条是子链?(启发学生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问题3:用哪种同位素进行标记?问题4:如果原DNA是15N的,原料是14N的,那么请推演复制后的第1代DNA与第2代DNA中N的情况如何?问题5:复制后,子一代的每个DNA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