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的动力化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的动力化体会.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2/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的动力化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键词】  骨折  动力化是带锁髓内钉避免骨折端应力遮挡的特有方法,更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有效措施,但临床上对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后是否动力化,何时动力化,动力化后又如何活动有不同观点。下面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资料完整的新鲜股骨干骨折56例(58处),其中动力化21例(21处),男18例,女3例;年龄17~47岁,平均31岁;左侧13例,右侧8例;骨折位于股骨峡部上3例,峡部6例,峡部下10例,髁上2例。闭合骨折20例,按AO分型,A型8例,B型10例,C型2例;开放骨折1例,为GustiloⅡ型。存在合并伤或多发骨折7例,其中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1例,同侧胫骨骨折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摔伤1例,重物压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25d,平均5d。本组手术均采用切开复位,瞄准器下锁定手术,行静力固定:重建钉1例,顺行钉18例,逆行钉2例;扩髓14例,非扩髓7例;术后骨折端后侧分离2例,骨折块钢丝绑扎4例,小骨折块未复位2例。    动力化方法  动力化方法是指去除远离骨折端一侧锁钉和患肢渐进负重。动力化时骨折端X线片分类[1],肥大型1例,正常型17例,萎缩型3例。~8个月,平均6个月。  2  结  果  本组术后随访20~41个月,平均30个月。骨折端初步连接时间为动力化后1~6个月,平均3个月;骨性愈合时间为动力化后11~27个月,平均16个月。,,。股四头肌萎缩2例。无髋、膝关节功能障碍与旋转畸形。无动力化后髓内钉主钉或锁钉断裂,无内固定物拆除后再骨折。  3  讨  论    带锁髓内钉动力化特点  行动力锁定,髓内钉起中心性桥接固定作用,只能控制弯曲力,对扭转力控制差,不能控制轴向力。动力固定则是滑动夹板,通过患者渐进负重,将负重全部负荷转移到骨折端,从而消除骨折端间隙,提供正常的各种应力。总之,动力化特点在于降低了骨折端固定稳定度,避免了有间隙的应力遮挡,充分发挥了活动的治疗作用,减少了内固定疲劳失效和内固定物拆除后再骨折的发生。    患肢短缩的原因与防治  当前多数医生不常规行动力化,除非骨折在6个月内没有愈合。动力化可以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手段,因其可导致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不推荐常规进行[2]。从本组6例看动力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肢短缩,分析如下。a)骨折端术后骨吸收,间隙明显增大。本组6例中骨端正常型3例,均为AO分型A型;骨端萎缩型3例,分别为AO分型A型1例,C型1例,GustiloⅡ型1例。原因在于股骨骨折高能量损伤与手术创伤。而骨折创伤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医者要同对待无菌原则一样,重视骨折端显露、复位与微创固定,充分发挥带锁髓内钉的生物学优势,尽量减少手术对骨折端的再创伤,避免骨折端术后出现明显骨吸收,从而真正做到微创是用最小的解剖损伤或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3]。同时AO分型A型骨折线呈横形,术后因骨吸收,易出现间隙明显增大,建议术中预防性植骨。而AO分型C型、GustiloⅡ型等骨折端粉碎、缺损,且手术创伤大,骨折端生物学完整性破坏大,术中必须植骨。本组髁上骨折2例,术中未植骨,术后骨折端出现萎缩,拒绝植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