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广州广交会游记—黄埔军校.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广交会游记—黄埔军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广交会游记—黄埔军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3(4/18)上午进馆,略去。下午没事,去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从琶洲展馆出来,打车到新洲码头,可坐轮渡到斜对面长洲岛的军校码头。轮渡是一小时一班,每小时40分开船,我们到达码头时是14:45,刚好开掉一班。等一个小时太长了,听码头工作人员说,可以坐到长洲岛旁边的深井岛的渡轮,然后打车到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只能这样了,买了票。等待的时候和工作人员闲聊,聊出两个信息:一个是对面的深井岛就是著名的深井烧鹅的出产地,口水都下来了,真想去尝尝深井的深井烧鹅的味道,可惜时间不允许,下次有机会一定去;另一个就是新洲码头有包船去长洲岛的,¥15/船,这个消息可太好了,谢过工作人员,赶紧找船老大包船过去。渡轮的船票就浪费了吧,就当买消息了。包船就是快,10分钟就到了。上岛买了军校的联票(¥15,包括好几个景点),租了一个讲解机(租金¥10,押金¥100)。我游览的路线是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堂—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军校大门是黄埔军校各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校门的风格相当朴实,即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壮观,只有洁白的粉墙上连着尖顶的校门,简简单单地挂上一块题写着校名的横匾。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清末才子谭延岂先生所书。走进军校大门,在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据说为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二门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言简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战沙场的豪情。据说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如“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等。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不忘先生教诲,军校师生改用总理遗嘱中的两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对联,成为师生们为国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座右铭。进了二门就是校本部。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走廊相连,坐北朝南。有木制楼梯,满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门同样朴素。当年孙中山先生一生颠沛流离,革命屡经挫折,直到办军校之后才感受到革命前途的一片光明。因此他对培养革命军的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这里办公,并在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发表了重要演讲。而今伟人足迹已远,只余下这历经沧桑的军校旧址,如饱经风霜的老人一般立于长洲热土上。孙中山纪念堂现在是黄埔军校史迹陈列室,这里原是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校后每次来黄埔都是在这里办公和休息,因此这里被岛上的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碑—“文”字丰碑,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逝世。噩耗传来,军校师生无比悲痛,纷纷以各种方式悼念伟大的领袖。几年后,孙中山纪念碑在军校后面的八卦山山顶落成,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就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捐赠。从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阶相互交叉,与平台相连,与铜像结合,恰好构成一个文字(铜像是“文”字的一点,平台是一点下面一横),暗含着孙文之意。瞻仰完纪念碑后时间尚早,打算去东征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