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阴市志愿者服务学习考察报告一、学习考察概况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围绕创建全省文明城市的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形象,参与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经区主要负责人同意,由区文明办、区直机关工委、团区委共同组成的考察组一行三人,于7月15日赴江阴市考察学习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江阴市文明办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学习取得了圆满成功。考察组首先听取了江阴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经验介绍,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实地参观了江阴市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暨江阴市志愿者活动协调中心。15日晚,考察组召开了学习考察座谈会,结合这次学习考察,各人谈体会、找差距、议发展,普遍认为江阴市党政领导重视、管理措施有力、部门协作紧密、上下齐抓共管、考核奖惩跟上。确实做到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许多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考察,考察组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和谐文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江阴市主要做法和体会(一)、江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历程初始萌芽阶段,1994年,江阴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由共青团发起,工会、机关工委、妇联积极响应,开展了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这一阶段的志愿者活动主要由单位发动组织,呈现出明显的行政性。蓬勃发展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一阶段的志愿者活动体现为行政组织为主体,市民开始自觉参与志愿活动的特点。1996年5月,江阴青年赵新忠、赵忠惠志愿赴山西吕梁地区扶贫支教,开创全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支教先河。如今,古城塈阳的志愿者们心怀大爱,远走边疆、远赴国外等开展援医援教等志愿者工作。江阴志愿者的这种群体效应被团中央称为“江阴现象”,“两赵”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志愿者代表陆伟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江阴也因此被誉为“志愿者之乡”。相对成熟阶段,1999年至今。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1999年成立了江阴市志愿者协会,体现着江阴志愿者工作正在走一条制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志愿者之路。特别是1999年,江阴市志愿者活动协调中心(隶属市志愿者协会)和江阴市社区服务救助中心的成立,标志者江阴一体两翼志愿者工作格局的形成。至今,江阴市志愿者队伍已有近10万人。(二)、江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做法一是以扶贫助困为重点,大力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计划。江阴“一助一”结对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除在做好助孤、助困、助老、助残、助弱等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了认养绿地、认领公共场所设施养护、认定服务基地、志愿者保洁区等多样化、多渠道、多形式的“一助一”活动,真正做到“三定”,即定服务对象、定服务人员、定服务内容。二是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全市志愿者以创建城市文明为目标,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在环境清洁、美化绿化、文明宣传、交通协勤、植绿护绿等方面开展了“周六志愿者服务广场”、“靓车亮站”、“青年文明号助万家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三)、江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和宗旨江阴志愿者服务的总体工作机制是:社会化运作、有序化调配、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事业化推进、激励化表彰的工作机制。秉承“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