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7
文档名称:

石崇与王凯斗争.doc

格式:doc   大小:295KB   页数:1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石崇与王凯斗争.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23 文件大小:2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崇与王凯斗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崇与王凯斗争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注释]?石崇:渤海南皮(今河北省沧县西南)人,西晋贵族,以豪奢著名。?王恺:东海郡(今山东省东南部及江苏省部分地区)人,官至后军将军。?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他生活十分荒淫,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如意:器物名,头呈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搔背痒或赏玩用。石崇与王恺争豪》一、主旨: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丑剧,揭露了东晋士族穷奢极侈的腐烂生活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二、艺术分析:1、结构分析:全文分四层。第一层(第1句)介绍作品人物争豪概况。、4两句)介绍王恺和他的珊瑚树的背景第二层(3第三层(5——9句)写石崇击碎珊瑚树行动和语气。第四层(第10句)以王恺人的“惘然自失”表明争豪的结果。2、人物分析:?石崇: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他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对御赐之物“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又嘲笑王恺失去珊瑚树时,声色甚厉暴跳如雷的神态,表现出他的骄狂傲慢的性格和无比的豪富。?王恺:同样是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人。他得到皇帝帮助自豪骄横,显富斗富;未料到石崇比皇帝还富击碎珊瑚树,他吃惊痛心之余,仗势声色甚厉。最后的“惘然自失”表明他以富为精神支柱丧失后的自卑。3、对比反衬的手法:?珊瑚树的对比。石崇比皇帝还富。真正是“世罕其比”。?对珊瑚树态度的对比。王恺得到皇帝帮助的行动和语气和石崇击碎珊瑚树行动和语气对比,石崇富得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击碎后,一个是视之为宝声色甚厉;一个是轻描淡写随意而为,令王恺黯然失色。两两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4、细节描写:“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具体生动地写出两人的性格。一个是视之为宝,以物骄人;一个是轻描淡写随意而为。两人同样是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人。三、知识要点:1、作家:刘义庆,东晋人。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写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2、细节描写:“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见以上分析3、对比反衬的手法。见以上分析4、王恺和石崇的性格和形象。见以上分析四、重要句落简析“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不足恨,今还卿”这都是细节描写。用极简炼语言写出石崇轻描淡写随意而为的情态,深刻传神地刻画了他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性格。[阅读提示]《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叙东汉后期至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的放荡生活和清谈风气。所载人物的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其文质朴而意味隽永,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本文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东晋富豪穷奢极侈的生活态度,晋武帝以世罕其比的珠宝随手赠予亲信的行为反映了朝政的无道,而石崇随手击碎珊瑚树的行为更表现了他依仗财势、骄横放肆的性格特征;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和人物行为的不满。[阅读训练]1(文中描写石崇和王恺,用了不同的方法。写石崇,主要是(),即写他用铁如意击碎了珊瑚树;写王恺,则主要采用了()的方法。2(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文章开头介绍王恺的地位、财产及珊瑚树来历,有什么作用,文中描写王恺的心理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3(本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1(行动描写;心理描写2(事事争强好胜,不容别人超过自己,并且性情暴躁的性格特点。3(文章开头介绍王恺的地位、财产及珊瑚树来历,这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以王恺来对比石崇,其作用一是为石崇出场埋下伏笔;二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兴趣,使故事更具戏剧性。文中分三个阶段来描写王恺的心理变化:得意骄傲——惋惜发怒——惘然自失。4(本文通过略写“饰舆服”、详写“比珊瑚”两件事来表现石崇与王恺的争豪斗富,反映了东晋富豪穷奢极侈的生活态度,晋武帝以世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