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青印溪畔话朱熹.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印溪畔话朱熹.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印溪畔话朱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印溪畔话朱熹青印溪畔话朱熹青印溪是尤溪最大的支流~尤溪县城似条狭长的走廊~在青印溪注入尤溪汇口处建筑密密匝匝的楼房。青印溪中原有一块青石~形如官印~叫青印石~溪也以此命名为青印溪。据明嘉靖《尤溪县志》记载~唐代时候~有一行僧~云游至此~看见青印石~便跳上去打坐。临行前留下一首偈语:“塔前石印现~家家亲笔砚。水绕保安前~尤溪出状元。”,塔:是指现保安寺后山雁塔,保安:是指原保安寺~在现尤溪一中右侧,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中石印露出水面~邑人林积印验登第~他是尤溪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进士。宋建炎四年~河中石青如印~尤溪县城青印溪畔诞生了中国近古时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父亲朱松于宣和五年,1123年,任尤溪县尉~与时任尤溪宰的郑安道之子郑德与结为知交。三年任满~朱松因为仕途失意~萌生了倦游归隐之念~在郑安道城南青印溪畔馆舍就教为生。建炎三年,1129年,~朱松在郑德与一再敦促下又往建州权职。建炎四年五月~朱松避叛兵乱携家来尤溪~1再次寓居在郑氏馆舍中。九月十五日~朱熹就在这青印溪南岸原本默默无闻的寓所中诞生。据史料记载~朱熹出生时~郑氏馆舍前后山同时起火~火势各成“文”、“公”二字。朱松看到这场奇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遂为孩子取名“熹”~即“熹火”二字的组合。因尤溪别名“沈溪”~朱熹乳名就叫“沈郎”。朱熹一生生活在南宋动荡不安时代~为了挽救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日益伦丧的伦理道德~朱熹以建立一个国家统一、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已任~继承和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综合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程颢、程颐,诸大哲的学说~创立了系统宏大、条理缜密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我们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全世界现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朱熹的研究活动~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方面剖析这一世界性的历史文化伟人。朱熹在尤溪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宾客到这里寻根溯源。尤溪人民亦尊重朱熹~1988年在尤溪城2区三角埕建造朱熹大型塑像。时年93高龄的艺术大师刘海粟为塑像落成题词:“重解经书学轶伦~诗明如画境深沉。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2001年~又以朱熹诞生地郑氏馆舍为中心沿青印溪南岸修建了朱熹公园。公园一年四季游人不断~是闽中腹地一处具有浓郁朱子文化氛围的旅游圣地。公园内最醒目的是两棵古香樟。相传绍兴六年,1136年,~7岁的朱熹随父迁居建州,今建瓯,~在离别前的雾蔼里~朱熹在青印溪畔栽下了这两棵如今已冠盖如云的香樟。于是~后人便把这两棵香樟唤作“沈郎樟”。两棵古樟经过800多年的风雨高达30米~一棵树围16米~一棵树围10米。据林业专家测定~两棵古樟目前正处于壮年时期~如此大的古樟在全国并不多见~堪称中国的“樟树王”。清代有一诗人写诗礼赞“沈郎樟”说:“毓秀钟灵紫气来~香樟儒圣亲手栽。身价能留千古树~底须可作栋梁材。”郁郁蓊蓊的古樟掩映下是名人赞朱熹的碑刻长廊。上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词:“鉴古创新”~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彭炎题词:“闽中明珠”~有著名红学家、书法家端木蕻良小篆:“源头活水”~有康有为关门女弟子萧娴的录朱熹3《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