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1].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新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根据中央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精神,针对我县实际情况,为寻求我县公共文化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捷径,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为上级领导研究事业单位改革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县文广新局对我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了发展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县制定了县级有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村有文化大院的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逐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文、图、博三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县政府投资2200万元,2010年建成了集文化馆、图书馆、汉画砖博物馆和电影院、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自2010年6月以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已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央每年补助文化馆、图书馆各10万元,保证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是以汉画像砖为主的县级专题馆,在全省首屈一指。中央每年拨付50万元资金保证了博物馆的正常开放,-2-拓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知识面,服务了县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文化馆位于文化中心三楼,建筑面积近1600平方米,内设多功能排练厅、群众文化活动室、音乐舞蹈创作室、美术书法摄影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及培训中心,负责策划、组织、辅导大型文艺活动、节庆文化活动,培训文艺骨干,挖掘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等工作。文化部配备的流动舞台车为全县的文化演出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图书馆位于文化中心二楼,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藏书近五万册,内设图书超市、读者俱乐部、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书库和外借处。图书馆是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是我县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提供阅读知识的重要阵地。其中,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县级支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配备了40台电脑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查阅服务。博物馆位于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共分《历代珍品》、《汉砖春秋》、《名人天地》三个展厅。博物馆收藏文物5200余件,其中汉画像砖500余件。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下至1911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充分展示了我县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貌。目前,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及外来人士了-3-解我县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2、乡镇(街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力军。2011年以来每个乡镇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免费开放()。2008年开始,文化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每个乡镇中央补助资金为24万元,截止2012年,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已基本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改建新建工程。2012年乡镇电子阅览室项目共涉及我县6个乡镇,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2012年文化站设备购置项目涉及我县5各乡镇,2014年6月15日设备已由省里发到各乡镇,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3、广大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2008年开始实施,截止2010年全县共建成信息资源基层服务点257个,2008年至2012年全县共建成农家书屋250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08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