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文档名称:

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___《飘》三个中译本比较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10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___《飘》三个中译本比较的研究.pdf

上传人:164922429 2016/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___《飘》三个中译本比较的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摘要本文试蚓闸明翻译是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根据苏姗·巴斯纳特(susanBassnctt)车¨安德烈‘勒jE弗尔(And俺Lefevere)的有关理论,笔者在对Gonewiththe阮J的二三个中泽本(分别为1940年傅东华所译的《飘》,1990年戴侃、李野光、庄绎传合泽的《飘》和同年陈良廷等九人台译的《乱世佳人》)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翻译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对丁文学翻译批评至关重要。本文共分^个部分来系统讨论这一问题。引言部分引出论文主题并大致勾勒本文研究的范围。第一章首先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翻译的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进行反思。然后,简要回顾中国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从中可获知现代译者、评论者和学者的翻译思想。该章最后一部分对文学翻泽批评,特别是Gonewiththe粉d各中译本的翻译批评作了批判性同顾。由此,作者发现多数批评者未将翻译视为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重写,故而导致对某些译本的评价骷有偏见。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即多元系统理论和描写翻译学。第三部分中笔者网顾并分析了巴斯纳特和勒菲弗尔关于翻译即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的理论。其中译者别无选择,只能服从处于土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遵从译入语文化的文本网格和观念网格。据笔者所知,这两位学者代表了翻译中的文化学派和操纵学派。在这一理论框架F,笔者还讨论了翻译的历史性、复译和译者的作用等,并对文化转向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第四部分回顾了中国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第五部分阐明了将文化转向的理论应用于GonewiththPFfqnd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对Gonewiththegqnd的三个中译本做了个案研究。(酣d)概念。然后分别在观念和文本层面上进行译本比较。、妇女问题****俗问题和社会环境等具体方面。‘些其它具体方面。基于第三章的比较结果,第四章分析其背后的原冈,着重对翻译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进行分析,试图寻找每个译本遵从的观念和文本网格,并试图回答为什么各译本会遵从于这些网格。第一部分讨论傅东华译本的翻洋语境,分析了四十年代的文学翻译情况、语言发展情况、主导的翻译策略(归化)和读者群。第二部分分析后两个译本的翻译语境,讨论了八十年代后的文学翻译情况、语言发展情况、异化作为主导翻译策略和当代读者群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结论,重申本文论点,即翻译为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任何翻译评价和翻译批评都必须将其考虑在内。关键词:翻译即重写;社会文化语境:诗学:意识形态;观念网格;文本硎格AbstractThispaperexaminestranslationasrewritinginthesocio—tandLefevere,Ihavecarriedoutacasestudy,namely,anexaminationofthreeChinesetranslationsofGonewiththegqndbyFuDonghuain1940,byDaiKan,},IpresentabriefreviewofChineseliterarytranslation,inanattempttoprovideageneralpictureofthepracticesandtheoreticaldevelopment,whichforegroundsthenotionstakenbytransl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