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60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19/12/24 文件大小:2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外汇管理体制的涵义外汇管理体制,又称外汇体制,是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买卖、结算、价格、市场等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制度,是对外汇进行管理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是由外汇管理的主体(实施外汇管理行为的决策者与组织者,一般为国家政府指定的专门机构),运用有关的管理方式(或经济的或法律的或行政的管理手段,一国可经济发展和政策的需要而灵活安排),对外汇管理的客体(即外汇管理的对象,包括对人和对物的管理)实施具体的管理而形成的运作过程或规范程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外汇管理主体、客体和方式,从而形成了各国不同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对外汇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外汇体制。这一阶段是1949年到1952年,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外汇体制以独立自主和严格管理为主要特点,外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取消外币流通、打击外汇投机、稳定金融物价、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等。*第二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体制。这一阶段是1953年到1978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外汇体制以“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为基本特征。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外汇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目前仍在深化,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的时间界定为1978年底到1993年底,因为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的外汇体制较以前有了更新更深入的改革。这一阶段我国的外汇体制不断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方向转轨,并取得长足进展。*第四阶段:现阶段的外汇体制。从1994年我国进行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始,现阶段我国的外汇体制是继续朝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与规范化方向深入发展的阶段。1993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金融、财税、外贸、外汇、物价五大改革相互协调配套进行,目标是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外汇体制的主要改革内容有:取消外汇留成制,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制度,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和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流通;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建立与完善出口收汇核销和进口付汇核销制度;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国家外债和外汇储备的管理等。*,对于调动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稳定人民币汇率,培育外汇市场,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增强外商企业的投资信心,促进我国金融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与地位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外汇市场发育程度还不深,在某种意义说,我国至今还未建成一个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还不能真正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有效形成,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显得很呆板,人民币对内与对外价值表现常常显得不一致;人民币在经常项下还未能完全实行意愿结汇,在资本项下还未实现可兑换;外汇管理乏力的现象时有发生,骗汇、逃汇、走私套汇的情况比较严重;地方、部门为取得国外资金,违反外汇与外资管理规定变相或擅自向外借款的现象经常出现等等。*。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制度(1949年-1978年)第二阶段:实行“外汇留成”的管理制度(1979年-1993年)第三阶段:实行“银行结售汇”管理制度(1994年-至今)*,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的外汇收支管理制度较比以前有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和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一)  外汇收入结汇制(二)  银行售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