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屈原列传.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屈原列传.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2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屈原列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2、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指导学生用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以屈原活动时间为序,按照“任——疏——黜——迁——沉”这五字为线索,把屈原的一生遭遇分段分层。)3、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4、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屈原,大家并不陌生。在大家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同流合污的爱国诗人。而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世文人,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然而,这样一个备受后世推崇的国之忠臣,为何却最终选择了投身汨罗,他的一生有经历了哪些宦海沉浮,让我们从《屈原列传》去寻找答案。《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而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时要注意仔细体会。二、初读文本、梳理文脉1、梳理文言知识点,检查预****2、梳理文脉第一部分(1-3)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重点介绍写《离骚》原因)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见黜”而“见迁”。(重点写楚怀王三次被骗经过)第三部分(11)写屈原愤而自沉的经过。(重点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第四部分(12)叙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后者****其文辞,却不能学其“直谏”)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其爱国精神予以赞颂)本文的线索:明线:屈原的命运(任——疏——绌——迁——沉)。暗线:楚国的命运(受骗——被袭——客死——灭亡)三、合作研读1、第一部分屈原由“见任”而“见疏”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1-明确:⑴屈原见任⑵屈原被疏⑶愁作《离骚》⑴屈原见任问:屈原为何受怀王信任?明确:①王室宗亲(“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②才能出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三个短句,赞其文化修养、政治才能、外交能力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屈原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堪为楚王肱股之臣。⑵屈原被疏问:这样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什么遭楚王疏远呢?明确:遭谗被疏,上官大夫嫉妒屈原之才,于是借屈原制定法令一事向楚王进谗言,说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干,自命不凡。(“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见疏的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却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怀王害怕屈原功高震主。此事一方面写出了屈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也写出楚国君昏臣佞,暗示国事不可为。这是屈原的见疏。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⑶愁作《离骚》问: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明确: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怨(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问:他忧愁幽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他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愁的是国家小人当道,国君昏聩,君子无处容身。表现了屈原对国家的担忧。问:他又怨什么?明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怨恨自己的真诚却受到国君的猜忌,怨恨自己的忠心却受到小人的诽谤。问:心中的忧愁、怨恨是屈原促使屈原要借文字来一抒情怀,如果说“愁”是创作《离骚》的内因,那么,屈原的“怨”又来自何处呢?明确:“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穷)作为臣子,屈原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因为小人的谗言而受到猜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处境艰难。这就和人在困境使就会追念本源、在疲惫时就会喊天啊、在痛苦时喊父母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必然会心生怨恨(能无怨乎?),有志抒怀,所以“穷”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问:本段内容除了讲述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之外,还讲了什么内容?明确:首先,先将《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小雅》作了一个比对,指出《离骚》兼具两者的优点,以此来突出《离骚》的艺术成就。(《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次,在指出《离骚》实用价值(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可以借古讽今,可以明道德、叙之乱。再次,指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