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菜籽饼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菜籽饼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2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菜籽饼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SM)和菜籽饼(RSC)。我国每年油菜种植面积约600万hm,但油菜籽加工产品单一,主要有油、菜籽饼粕和油脚3种,其中油约占35%,饼粕约占60%,油脚约占5%。我国每年菜籽饼粕可产出菜籽饼约800万t。菜籽饼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传统的饲喂方式,不进行脱毒处理直接使用,对养殖动物的危害比较大。近年来,淡水鱼类饲用菜籽饼粕的相关报道表明:在淡水鱼类饲料配置时,菜籽饼粕无需进行脱毒处理,是价格低廉和品质优良的植物蛋白源。2含量较高,在各种饼粕类饲料中仅次于芝麻饼粕,名列第二。赖氨酸含量也比较高,仅次于大豆饼粕。粗脂肪含量为7%~11%,粗纤维、钙和磷含量较高,~1mg/kg是大豆饼粕的10倍,相当于含硒量最高鱼粉的一半,锰含量也较高。菜籽饼粕的营养不足方面主要是粗蛋白的品质低于大豆饼粕,也略低于棉籽饼粕。精氨酸含量在饼粕中最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含量少,磷有65%属于植酸磷,利用率低。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泛酸的含量较低。另外,菜籽饼粕中含有一系列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芥子酸和硫葡萄糖甙等。油菜的品种和产地混杂及加工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菜籽饼粕品质特征的改变和营养物质有效性的改变。研究表明均含量(?)略低于菜籽饼(?)%,%与李建凡等的报道值十分接近。在相同干物质基础上分析表明:国产菜籽粕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菜籽饼(%),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菜籽饼,钙和磷的含量二者相当,与卡诺拉粕(加拿大菜籽粕)相差不大。从营养成分的变异状况来看,国产菜籽饼粕中都是粗脂肪含量变异最大;其次为粗灰分、钙和磷,粗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小;国产菜籽饼和菜籽粕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菜籽饼显著高于菜籽粕;在不同生产企业采集的样品间变异极大。另外,国产菜籽饼和菜籽粕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远高于卡诺拉粕。与卡诺拉粕相比,国产菜籽粕硫甙含量也明显偏高,变异明显偏大。1菜籽饼粕的加工工艺菜籽饼粕的加工工艺有4种,分别是低温冷榨、预压浸出、液压热榨和螺旋热榨。我国油菜籽主要采用浸出加工工艺,传统的有机械压榨,分为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机榨工艺,即无有机溶剂油脂高效提取工艺,仅在一些小型的油脂加工厂采用压榨法取油的;油脂回收率通常只有80,;脱皮冷榨工艺,即油菜籽脱皮冷榨膨化工艺。目前脱皮技术已基本解决,但脱皮后物料难出,不利于油脂榨出,需要改变现有螺旋机的结构才能实现菜籽仁的冷榨油。已开发的新型冷榨机可从根本上解决高油分油料,脱皮菜籽仁摩擦力小和易滑膛的难题,一次压榨饼中残油小于17,;最新采用的菜籽饼粕同步提取多酚、多糖、植酸和浓缩蛋白工艺。该工艺技术在获得高质量浓缩蛋白的同时得到了菜籽多酚、多糖和植酸,实现了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的推广应用。2菜籽饼粕的营养特性菜籽饼粕的粗蛋白含量为35%~40%,蛋氨酸收稿日期:2010-10-253菜籽饼粕表观消化率研究消化率是评定原料的重要指标,我国淡水养殖鱼类对菜籽饼粕的消化率已有报道。任泽林等报道,,%%。%%。林仕梅等报道,%,%;%,%。薛敏等报道,花鲈对菜籽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与常青等报道花鲈对菜籽粕蛋白消化率为(?)%和脂肪消化率为(?)%相近。张冬宁等报道,奥尼罗非鱼对双低菜粕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对菜籽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各种淡水养殖品种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不同,但大多超过80%,可见菜籽饼粕是淡水鱼类优质的植物蛋白源。酸,是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种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脂肪酸,通常菜籽油中的含量为20%~50%,出于工业用油目的而培养的特殊品种中含量可,50%。而另一方面,选择育种已可培养出芥酸含量低于1%的超低芥酸油菜品种。鉴于菜籽饼粕中不会残留大量的菜籽油,菜籽饼粕在配方中的比例有限,故在实际生产中芥酸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也不将其列为必须检测的有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