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葫芦丝教程.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葫芦丝教程.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25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葫芦丝教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葫芦丝教程葫芦丝教学【简介】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历史】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1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种类】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2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构造】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3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葫芦丝的构造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天然,纯手工完成制作过程。它由葫芦、主管、簧片、附管组成,主管开有七个孔,音域为3567123456,附管持续发一个音。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特色】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