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docx

格式:docx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docx

上传人:1006108867 2016/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问答题答题方法第一大类心理诊断(共7题)一、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常考,几乎必考)答:从两方面回答(可用回原文)1、心理症状2、生理症状另外,如无说明主要症状,也可从5个方面回答:1、生理方面2、认知方面3、情感方面4、行为方面5、社会功能二、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三级)(必考)答:1、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人格障碍2、诊断依据:(三级、二级都有)A、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第一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症状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第二步:包括四点,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2)说明刺激性质:症状由??引起,属于什么强度的现实刺激。(3)持续时间(4)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5)有无泛化第三步:排除症状由躯体疾病引起。(6)症状不是由身体疾病引起。由此推断,求助者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B、诊断为??神经症第一步:同上第三步:同上第二步:(1)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对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评分。超过6分,可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2)说明主导症状(需要概括)。必须说明有变形冲突。C、诊断为人格障碍的理由。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D、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理由。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情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三、分析病因(二级)(必考)1、生物学原因:(1)性别、年龄为必答。(注意症状与年龄、性别是否确实关联)(2)是否有躯体疾病,如有,确定与心理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如性别、年龄和躯体疾病都无影响,必须写明:本案例未见明显生物原因。(4)其他,如有戒烟史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社会学原因(从以下方面寻找,可分点列举)(1)生活事件:大多是负***事件,正***事件也可能是。(2)生存环境:如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方式,工作压力等(3)人际关系:如缺乏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学原因(需要概括,也可从认知错误、情绪方面、行为模式、人格等四方面寻找)(1)有无认知偏差(2)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3)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4)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5)有无价值观方面的问题(6)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7)个性特征:如追求完美、谨小慎微、内向、敏感、四、说明求助者内心冲突的内容和性质(二级)09年11月,12年5月答:1、说明内心冲突的内容(从原文中找,并概括)2、内心冲突的性质:常形/变形。并说明常形/变形的两个特点。(1)常形冲突的两个特点:①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②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往往冲突的一方是道德的,另一方是不道德的(2)变形冲突的两个特点:①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为它操心②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3、说明:由此推论,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是??。五、进行鉴别诊断1、07年11月,疑病症,与精神病、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躯体疾病鉴别。2、08年5月,焦虑症,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抑郁症、躯体疾病鉴别。3、09年11月,强迫症,与抑郁症、疑病症鉴别。4、12年5月,广泛性焦虑,与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性问题、强迫性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疑病神经症相鉴别。六、对求助者还应重点收集的资料(三级)09年5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七、对该求助者可考虑做的心理测验(二级、三级都有)09年5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大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一】认知行为疗法(共6题)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二级)09年5月,11年11月答: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原理包括:1、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2、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3、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4、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5、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二、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二级)09年5月,10年11月,11年11月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