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科技创新面临的问与策略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技创新面临的问与策略建议.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9/12/27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技创新面临的问与策略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策略建议文献综述科技创新环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地方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及其个人)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好的创新环境要有企业家群体、新产品不断开发和新一代企业不断出现、企业在竞争中相互作用和合作、创新主体相互依存的集体学习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国家政策制度、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于1912年引入经济和科技领域。作为创新理论的开创者,熊彼特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使创新理论体系框架得以初步建立,为后继者研究技术创新理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新的原料供应来源,实现新的工业组织。后来,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把技术创新界定为“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强调技术创新是产品和工艺引入市场或应用于生产。国外研究技术创新环境问题的学者较少,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要有政府的支持,要有政府的投入和激励等。国内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着手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国内最早开始系统研究技术创新理论问题的学者是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邓寿鹏教授,他们对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框架。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掌握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沈倩岭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把产品从设想推到应用的全过程。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功能和技术创新过程进行了研究。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科技创新外部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政策法律环境等。栾玉广(2000)对科技创新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透彻说明了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方旋等(2000)探讨了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来源、内涵和特征,并从区域科技创新的结构、作用和能力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李婷(2005)界定了科技创新环境的内涵,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并提出科技创新环境减少的发展方向。刘玲(2005)指出我国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传统思想的束缚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环境,增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化科研资金投向,加强科学道德观念、优化科技队伍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孙健敏等(2007)根据全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科技工作者创新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国内还有不少学者从区域的视角对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研究,盖文启(2002)认为,区域创新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促进区内企业等行为主体不断创新的区域创新环境(静态的环境);二是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创新活动的发生和创新绩效的提高,区域环境自身不断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自我创新和改善,以形成自我调节功能的区域创新系统(动态的创新环境)。蔡秀玲(2004)认为,创新环境是国家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指为创新提供规则和机会的体制和结构因素。创新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包括经济要素(资金、劳动力等),还包括各种非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以上国内外关于创新环境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进行科技创新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创新环境的研究,主要都是基于外部环境这一视角。本文通过了解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调查,了解、分析科技创新主体对创新环境的一些看法和希望,从内部环境的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探索,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和新颖之处。创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的意义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欲望,是提升上海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进入21世纪后,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学习和创造实践活动,其活力来自于创新要素及其相互协调能力;而这些要素能力的发挥需要在一定的“空气”中进行,这种空气就是创新环境。

最近更新

优化HR流程,提升效能-深度剖析流程痛点,助力.. 38页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附完.. 30页

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发展-培训经理 47页

社区工作者考试300题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95页

税务顾问合同书2025年通用 14页

2023年江西上饶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页

简单工程渣土运输合同书范本(2025版) 14页

简单租车合同书协议书书范本2025年通用 16页

精品门窗安装合同书2025年通用 16页

装修合同延期违约金条款(标准版) 3页

项目建设贷款合同详细版 5页

薄荷病虫害防治:调味品产业必备 3页

内部沟通机制完善提升信息流通效率 27页

音运同步:身心共鸣-探索音乐与运动的积极互动.. 33页

司法救助申请书 8页

职业培训协议(标准版) 6页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42页

2024福建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34页

2018上半年海南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 11页

安全设施运行维护保养总结 39页

华侨大学开题报告模板(简洁) 24页

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健康保险选择重要 27页

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1) 2页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5页

某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案例培训【8篇】 38页

综合材料绘画中拼贴材料技法及肌理表现运用 4页

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表 12页

于宏洁祷告生命的三要素:信望爱 5页

DL T 608-2019《300MW~6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29页

基于单片机的定时开关插座设计 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