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统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统论文.doc

上传人:lidaojuna2 2019/12/27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统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论文内容提要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林特纳(Lintner)等为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然而,由于CAPM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and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