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食品安全法培训.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安全法培训.doc

上传人:kt544455 2019/12/27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安全法培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食品安全法》中得到确立,是食品安全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和保证风险评估体制的建立,使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有了更可靠的科学基础,这是是《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点之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包括制定监测计划、实施监测方案、通报监测信息等方面内容。具体规定为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风险评估体现在食品安全法中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二大亮点是统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不完整,一直是国内相关法律的技术性软肋,也是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中国食品多头分段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导致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既有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又有农业部制定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食品质量标准,还有各相关食品行业的标准。标准太多、太乱,多种标准形成冲突,既让守法的企业茫然无措,又让一些不法企业乘机钻了空子。为了避免前述问题再次发生,《食品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对食品安全标准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卫生部要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三大亮点是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社会一直被归咎于对违法企业处罚力度不够和行政管理体制混乱。但作为监管人员,我们必须认识到: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要想食品安全,必须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因此《食品安全法》第三条明确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从落实食品生产者责任入手,《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食品标签标注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新资源食品许可制度、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等七项制度,体现在《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三条。《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该“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这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资质提出了法定的要求,下一步必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同时,《食品安全法》也加重了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经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货值在1万元以上的,将被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体现在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除了加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额度也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害,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10倍于价款的赔偿。体现在第九十六条。针对层出不穷的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况,《食品安全法》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体现在第九十四条。第四大亮点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变革。“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效率低”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