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柏林小学20130523(1).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柏林小学20130523(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柏林小学20130523(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光彩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项目建议书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二〇,两名私塾教师在柏林村“后寺”的破庙里,办起了学堂,招纳学生30多名,后来当地人称“后寺小学”。这便是现在柏林镇中心小学的前身。1949年,十堰地区全部解放,教育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穷人的孩子普遍能上学接受教育。是年9月,学生猛增到一百余人,四个年级班,乡政府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又补充了四名教师,学校更名为“后寺初级小学”。后因“后寺”里有两棵四人合抱的古柏树,于1956年,有关部门把后寺初级小学更名为“柏林小学”。1968年春,地方政府(柏林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小学校附设初中班,使广大学生就近入学”的指示,在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开始附设初中班,全校学生达到四百二十多人,教师二十一人。1973年9月,学校又开始办高中班全校有小学七个班,初中四个班,高中两个班,共有学生六百余人,教师增至四十八名。1977年9月撤消高中班合并至第九中学。1979年因市棉纺厂(当时筹建为化肥厂)在柏林小学附近筹建,经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同厂方协商,从学生的健康考虑,把学校迁移距原址一公里的地方,并由厂方出资十一万元重新设计规化盖起了一幢三层十八个教室的教学楼和四幢共五十二间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当时中、小学生共有七百余人,教师五十多名,期间曾称“柏林学校”、“柏林中学”。1987年11月,张湾区教委要求柏林学校中、小学分设。1988年9月经柏林镇教委提请上级批准把柏林小学正式更名为“柏林镇中心小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已显得滞后,这一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9年4月,市人大主任陈仲华同志和市政府副市长杨振敏同志多次到我校实地考察,并组织区、镇两级政府和友邻单位研究座谈,解决新增校舍问题,并先后筹集资金三十万元,于1989年7月在原学校后操场处破土动工新建一幢二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现址,现已是C级危房),1991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1997年3月,台商捐资15万元,学校筹资二十多万元在学校大门右侧建四层综合楼与原教学大楼连成一体,于1998年2月交付使用。1999年11月,学校着手将原十八中教学楼(原十八中,即柏林中学,因布局调整,于1997年8月同市四职高、西沟乡相公中学合并,在原4四职高成立新的第十八中学)进行改造,并于2000年6月完工,原18个教室改造成了18套住宅,18户教师于2000年7月底全部入住。2000年10月,学校拆除了原来介于两栋教学楼(中学和小学)之间的两栋平房,垫土扩建操场,修建花坛和200米环形“三合土”跑道。1999年秋,柏林镇辖区学校布局开始大调整、大撤并。自2001年全镇辖区内太山村小学、阳南沟村小学、秦家坪小学、白马山小学、小堰沟村小学陆续撤并到柏林镇中心小学,全镇辖区各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教师全部到中心小学。2008年1月,50年不遇的大雪造成“三合土”跑道无法使用,同年4月底改建成5公分厚的沥清铺底,彩色颜料喷面的仿真塑胶跑道。2008年“五一”长假后,辖区内最后一所完小--鲍花沟村小学撤并到柏林镇中心小学。学校现占地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藏书8000册,在校学生821人,教职员工42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5人。(见附件1),充分利用校园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800平米,占地23亩。总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本项目投资为183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标准化运动场、两栋旧家属楼还建、教学楼建设、校园道路建设、教学辅助用房及教师周转房、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校门围墙等设施建设。(见附件3)。: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中心小学法人代表:,位于张湾区柏林镇。学校以“平安和谐、立志人文”为目标,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教育理念,以健康、担当、尚德、创新为校训,学校正朝着“办学品牌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