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音乐欣赏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欣赏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2/29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欣赏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追求摘要:中国古典音乐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耍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关于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风格问题,学界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宗白华认为:“音乐深深地表现人类心灵最深最隐秘的情调与律动。音乐对于人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极有影响。”笔者以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大致境界是雄浑,“无尽”、“深微”、幽远、恬淡,以最少的声咅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古琴、古筝、箫等音淡、稀声,意得之于弦外、声外,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陶渊明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音乐本身,而在声音之外,弹琴就是为了求得弦外之意趣,正是将音乐之重意、重弦外之音的思想推至极致的哲学思维。这种艺术境界,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而意境则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纶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可以使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感染。古典乐曲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如中国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表现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美的佼佼者。全曲以清新、优美的曲调,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副色彩柔和、淡雅清丽的山水画卷,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月亮从东方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船夫唱着动听的渔歌,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在迷人的音乐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演奏中,各种民族器乐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琵琶着重于模拟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之声;二胡着重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古筝着重模仿跳荡或舒缓的水流之声;洞箫则表现了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钟声衬托了静谧的气氛;鼓声则表现了明月映照之下惊涛拍岸的气势。各种乐器在演奏时或简或繁、或高或低、或止或反、或长或短、或分或合,既千姿百态,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演奏,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生动。整个作品就如一首典雅而浪漫的诗篇,又犹如一幅抒情而又写意的山水画。听众在这优美的意境之中,走进作者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这就是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美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我们知道音乐的媒介——声音,有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性,即非语义性和情感性,其意境的表现不如文学、诗歌和舞蹈,但是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其表现的意境更能与人们最深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这种意境的传达要求作曲家和演奏家具有精湛的技艺,意境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色、节奏和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这里最重要的是“神”与“形”的统一。止所谓“意之深微”,意境存在于深微之处,幽邃之处,然而它又是“深于游神,得于弦外”。人们既可以通过有限之曲去领会其中的意境,又需要超越音乐的限制,驰骋想象去得到意境。意境是要靠想象实现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同时,意境的创造需要演奏者有高尚的人格涵养。古人强调演奏时要将音乐的音响与自然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结合起来,追求肤浅和人生态度淡漠的人,是很难演奏岀深刻含义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善弹《广陵散》,他学识出众,终身与琴为友,文学、哲学、琴、棋、书、画精通,性格卓越,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气。在押赴刑场之后,以《广陵散》來抒发自己嫉恶的悲愤之情,这种人格美反映在琴曲中,后人几乎不能仿效。这也正说明了人格高尚和品质的清高,是创造音乐意境的最高境界。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