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2/29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专题)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2500万人,其屮在校生18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我国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00万,居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不等于是高等教育强国。但从毛入学率来看,1997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已达61」%。我国处于世界上第60多位。毛入学率概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除以18至22岁学龄人口总数,再乘以100%。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包括:研究生、普通高校本专科、***高校木专科、军事院校木专科、学历文凭考试专科、电大注册视听生专科、网络学院本专科、电大开放式本科、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自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型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表一、扩招后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人数108145212280338413495559(2003年首届扩招木科毕业生毕业,2002年扩招的专科生毕业)表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待就业人数统计: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就业率70%70%73%%72%71%待就业人数44万64万力万93万116万144万(就业率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截止到当年九月份的数据为准)(-)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就业压力:1、 “三峰叠加J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30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1150万人。“三峰叠加”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2、 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每年待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有利因素1、 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专家预测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都保持在了10%左右。2、 第三产业必将大发展第一产业是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具体比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一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三产业基本可以归纳为是一种服务性产业。)(2006年,%,比发达国家60-75%的比例相去甚远,与一些发展屮国家40・50%的比例也有很大差距。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万个。我国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潜力很大,吸纳毕业生的作用将FI益显现。3、 非国有经济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国屮小企业发展迅速,屮小金业已经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据统计,H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数量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0%,ill口量占总出口量的50%o4、西部地区、基层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三)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在不同的院校、学科专业、学历和地域Z间呈现出不同特点。1、 高校之间不平衡(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就业率在85%左右,省属高校普遍低于70%,有些省份不到60%);2、 学历之间不平衡(04年全国平均就业率73%,研究生就业率93%,本科生就业率84%,高职(专科)生就业率61%;日前趋势: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就业率有下降的趋势,有些省份07年统计研究生就业率已不到90%;高职高专由于学生定位合理,就业形势逐年看好,比如四川08年统计高职学生就业率略高于普通本科);3、 学科之间不平衡(理工类的需求远远大于文史类的需求,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硬实力的发展,软实力的发展尚有很大空间);4、 地域Z间不平衡(学生就业去向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好、条件较好的地域,而一些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的地域或行业则乏人问津。有的人没地方去,有的地方没人去的现象并存)。事实说明,和发达国家相比,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和广人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大学生就业难,总体上看只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