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道系统设计方案探析摘要:近年来随着车辆数量的迅猛增长,高速公路通行压力日益增大,各收费站口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堵车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针对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道系统选型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道中图分类号:+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建设发展,路网流量增长速度惊人,如何增强收费站通行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行采用封闭式制式。具体收费操作主要是人工半自动方式(ManualTonCollection,以下简称MTC)O这种收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据测算,出口最大通行能力为180辆/小时/车道。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收费方式。不停车收费方式(ElectronicTollCollection,以下简称ETC),是通过给车辆安装一个电子标签(也称车载设备,以下简称0BU),其中有一张非现金支付卡。车辆通过不停车收费车道时,车上的电子标签与车道的基站之间进行快速的自动交互联系,完成收费操作。车辆可以20-40公里的速度通过收费站。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公路交通流量快速增长的现实情况下,推广应用先进的不停车收费方式,已势在必行。一、 应用背景交通运输部于2007年4月正式下达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要求各地负责相关的工程立项、建设资金、具体实施等工作,实现跨省市联网运行。与此同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系统技术标准。长三角区域的四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目前,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工作进度较快,两省(市)间已实现ETC联网运行。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高速公路网推动应用先进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收费站进出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进出收费站排队等候的时间,提升高速公路的总体服务形象,能够有力地推进浙江省交通现代化的进程。二、 ETC车道设备布设原则ETC车道设备的布设原则主要体现在“快速”、“容错”、“自动处理+人工辅助”三个方面。“快速”主要指;ETC车道应设置为专用车道,对于ETC用户,应以快速通行作为首要目标,把用户的使用感受放在首位,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容错”主要指:系统应能处理非ETC用户的误入、电子标签(即OBU)与路侧标识单元(以下简称RSU)认证失败等多种特殊情况,对于这些异常情况,也应以车辆快速通过为目标,尽量减少或避免对后续车辆的影响。“自动处理+人工辅助”指:正常情况下,ETC车辆不停车通过,无需人工干预,所有流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当出现OBU认证失败等异常情况,或非ETC车辆误入时,通过人工辅助的方式完成交易并放行。此外,对于误入或认证失败的车辆,车道应提供明显的、通俗易懂的提示信息,提示车辆接受停车操作。三、ETC车道系统设置要求1、 ETC专用车道设置要求:土建车道在3入5出以上(含)的收费站应设置ETC专用车道。省界主线收费站的ETC专用收费车道设置在内侧(即同方向收费车道左侧)第一、第二条收费车道,收费广场设置的ETC专用车道设计通行速度为40km/h;匝道收费站一般情况下同方向设置1条ETC专用车道,可设置在内侧(同方向车道左侧)第一条收费车道,收费广场设置的ETC专用车道设计通行速度为2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