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文档名称:

新型城镇化建设.ppt

格式:ppt   页数:1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型城镇化建设.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型城镇化建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城镇化的内涵提纲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三、我国城镇化的阶段四、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一、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的内涵城镇的特征:城镇的特征:,体现出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集聚化。,集中程度远高于乡村,职业多元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乡村;经济部门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经济结构上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具备发达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工作专门化交往多样化?:多元性开放性技术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化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城乡区别,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城镇文明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一定地域在载体上、人口上、文化上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向具有城镇特点的表现形态变迁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镇生活并与市民融为一体;(2)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并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3)农村的地域自然景观、产品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体系、行政管理制度等等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变化,使整个社会形态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数量增加;(3)城镇用地面积扩大;(4)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是“五个过程的统一”:第一,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镇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镇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的度量: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总人口*100%规律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自觉选择;城镇得以健康、顺利、持续发展壮大的条件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城镇是一定区域要素集聚的结果。因此,城镇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高,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镇化的更高品质也会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城市作为物质空间载体,能够提供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这意味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共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从人类城镇化阶段性看:城镇化发展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关。城市化发展水平%020406080100发达国家后期(完成)阶段中期阶段初期阶段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人口流动方向乡村(农业)社会城市(工业)社会城市化发展加速时间初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该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因此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城镇人口比重才能提高到30%,表明该国的城市化刚刚起步。中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该阶段由于工业基础已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城镇人口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而上升到70%。后期阶段的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该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农村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已经不大。为保持社会必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左右。后期的城市化不再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是城镇人口内部职业构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城市进入了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长期保持相对稳定。